<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公姓的詩詞(479首)

    161 《行香子(永州為魏深甫壽)》 宋·戴復古

    萬古崔嵬,二水漣漪。
    此江山、天下之奇。
    太平氣象,百姓熙熙。
    有文章公,經綸手,把州麾。
    滿斟壽酒,笑捻梅枝。
    管年年、長見花時。
    佳人休唱,淺近歌詞。
    讀浯溪頌,愚谷記,澹巖詩。

    宋詞三百首愛情婉約

    162 《西江月》 宋·戴復古

    宿酒才醒又醉,春霄欲雨還晴。
    柳邊花底聽鶯聲。
    白發莫教臨鏡。
    過隙光陰易去,浮云富貴難憑。
    但將一笑對公卿。
    我是無名百姓。

    163 《括水調歌》 宋·林正大

    耿耿銀潢凈,窗月瑩如冰。
    朱絲一扣,萬籟不起冷光凝。
    千古遺音猶在,一洗淫哇鄭衙,北里與南陵。
    孰識興亡事,哀樂不同情。

    164 《水調歌頭(壽胡詳定)》 宋·劉克壯

    風露洗玉宇,星斗燦銀潢。
    云間笙鶴來下,人世變凄涼。
    九轉金丹成后,一朵紅云深處,玉立侍虛皇。
    卻笑跨奪子,草草夢黃粱。

    165 《水調歌頭》 宋·馬伯升

    瑞應杉溪縣,光動極星宮。
    人間盛事此日,岳降自高嵩。
    慶兆三陽開泰,散作一團和氣,無地不春風。
    眉壽八千歲,今代黑頭公。

    166 《水調歌頭》 宋·馬伯升

    瑞應杉溪縣,光動極星宮。
    人間盛事此日,岳降自高嵩。
    慶兆三陽開泰,散作一團和氣,無地不春風。
    眉壽八千歲,今代黑頭公。

    167 《賀新涼(壽處州劉守)》 宋·石麟

    一騎飛來速。
    報平山、將頒鳳檢,寵分符竹。
    自是平淮勛名在,姓字屏風紀錄。
    正欲革、潢池風俗。

    168 《湖心亭看雪》 明·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初中文言文寫雪感嘆抒懷

    169 《陳涉世家》 兩漢·司馬遷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
    ”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

    初中文言文詠史傳記敘事

    170 《過秦論》 兩漢·賈誼

    上篇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議論

    171 《張衡傳》 兩漢·范曄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
    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
    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
    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高中文言文贊美寫人傳記

    172 《玉臺新詠序》 南北朝·徐陵

    夫凌云概日,由余之所未窺;千門萬戶,張衡之所曾賦。
    周王璧臺之上,漢帝金屋之中,玉樹以珊瑚為枝,珠簾以玳瑁為匣。
    其中有麗人焉。
    其人也:五陵豪族,充選掖庭;四姓良家,馳名永巷。

    詠物寫鳥思鄉

    173 《金陵五題·并序》 唐·劉禹錫

    余少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嘗有遺恨。
    后為歷陽守,跂而望之。
    適有客以《金陵五題》相示,逌爾生思,欻然有得。
    他日友人白樂天掉頭苦吟,嘆賞良久,且曰《石頭》詩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詩人,不復措詞矣。

    寫景懷古感嘆組詩

    174 《送韓子師侍郎序》 宋·陳亮

    秘閣修撰韓公知婺之明年,以“恣行酷政,民冤無告”劾去。
    去之日,百姓遮府門愿留者,頃刻合數千人,手持牒以告攝郡事。
    攝郡事振手止之,輒直前不顧;則受其牒,不敢以聞。
    明日出府,相與擁車下,道中至不可頓足。

    離別感慨諷刺序文

    175 《襄王不許請隧》 先秦·佚名

    晉文公既定襄王于郟,王勞之以地,辭,請隧焉。
    王弗許,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里,以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備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以順及天地,無逢其災害。
    先王豈有賴焉?內官不過九御,外官不過九品,足以供給神祇而已,豈敢厭縱其耳目心腹,以亂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臨長百姓而輕重布之,王何異之有?”“今天降禍災於周室,余一人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賞私德,其叔父實應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豈敢有愛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

    古文觀止勸告寓理

    176 《單子知陳必亡》 先秦·佚名

    定王使單襄公聘于宋。
    遂假道于陳,以聘于楚。
    火朝覿矣,道茀不可行也。
    侯不在疆,司空不視涂,澤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積,場功未畢,道無列樹,墾田若藝,膳宰不置餼,司里不授館,國無寄寓,縣無旅舍。

    古文觀止寫人故事

    177 《蘇秦以連橫說秦》 先秦·佚名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
    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

    古文觀止故事寫人

    178 《齊宣王見顏斶/顏斶說齊王》 先秦·佚名

    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說。
    左右曰:“王,人君也。
    斶,人臣也。
    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

    古文觀止對話勸諫

    179 《諫逐客書》 先秦·李斯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邳豹、公孫支于晉。
    此五子者,不產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古文觀止公文

    180 《五帝本紀贊》 兩漢·司馬遷

    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
    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
    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
    余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

    古文觀止贊語

    * 關于公姓的詩詞 描寫公姓的詩詞 帶有公姓的詩詞 包含公姓的古詩詞(47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