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久看書眼倍明,春來覓句思偏精。不嗔科舉遺佳士,更把時文教后生。
祝融峰下築糟邱,此段輸君一流。誤到塵中踏塵土,卻思江上駕漁舟。
東坡來飯辯才師,元佑真人宥密時。生長太平經戰伐,浮沈薄宦寄喧卑。五朝遺老今誰在,萬事當時恨獨知。此世閱人如傳舍,吾人安更用名為。
銅駝陌上少年時,走馬驅車遠四畿。又見伏符明漢道,曾傷小雅詠周微。一生世路高和下,何恨人情瘠與肥。老矣胸懷百無著,自梳朝夕鬢毛稀。
茅檐桑戶落窮居,兩眼猶能讀細憶。自說此生聊爾耳,亦知余事竟何如。春云入眼元無跡,秋竹刳心久更虛。天與精神自難老,會看千歲跨龍魚。
每針幽事當功名,唯欠能詩竹里僧。逕寫此篇為疏引,庵成來往豈無憑。
合處疇能證不疑,吾宗神秀歲寒姿。無書寄便今猶懶,說似應須倩老師。
來夕九秋半,月同心跡清。已知千里共,祗欠一分明。流水往來影,幽人今古情。撞鐘先得句,塵世不須驚。
月過市無聲,令人毛發清。連村三鼓急,隔水一燈明。琢句醉時語,簪花老后情。憑欄發長嘯,不管臥龍驚。
昨雨轉今晴,晴新越樣清。恐孤秋半賞,為補夜來明。檢點有斜影,看承無異情。微吟樵唱句,猶恐鬼神鶯。
羅人工詞賦,作者司馬揚。其聲中律呂,今有房中章。顧嘗評筆力,蓋可補詩亡。追思每嘆息,浩歌徒慨慷。
民間霓望正頻傾,天澤如期為養耕。終夜連朝淋不住,上畦下畝浸皆盈。春來又見茲濃霈,秋穫何愁弗滿情。感格一機無外事,氣和靖自有和聲。
羌廬聚處秋將半,山色湖光翠映璃。河漢乘槎端可到,蓬壺跨海屹難移。織織天外知商舶,獵獵沙頭見酒旗。欲豁塵襟須得月,題詩仍記共來時。
美人乘天風,手吹玉參差。我有龍門桐,綴之冰蠶絲。空中一偈答,聞者為忘機。神馬已出河,鳳皇且鳴岐。悠悠百年內,儻有相逢時。
我登海山巔,群丘眇如芥。客來談九州,更詰誰小大。神疲穆滿馭,足繭神始載。終然方寸心,擾擾軀殼外。
鑒虛磨愈明,弦柔調自直。臨民要儒術,非但用三尺。君看春秋學,從士能斷國。人情豈相遠,贈了以不惑。
水耕當用牛,陸行當用馬。詩書無近功。平世安可舍。吾州兵荒來,冠蓋多茍且。
長官行縣課農書,耕叟治田賈趁虛。上到嶺頭望應喜,人煙今密舊時疏。
高低田水入溪流,溪岸閒橫野渡舟。麥飯家家甑中有,永無犢佩起山頭。
樹形萬怪石千奇,我亦曾行亦有詩。焉得一官如長吏,出郊長是看山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