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入耳的詩詞(916首)

    261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 唐·韋莊

    禍亂天心厭,流離客思傷。
    有家拋上國,無罪謫遐方。
    負笈將辭越,揚帆欲泛湘。
    避時難駐足,感事易回腸。

    262 《游東林寺》 唐·黃滔

    長生猶自重無生,言讓仙祠佛寺成。
    碑折誰忘康樂制,山靈表得遠公名。
    松形入漢藤蘿短,僧語離經耳目清。
    莫怪遲遲不歸去,童年已夢繞林行。

    閨怨相思

    263 《聞猿》 唐·蘇拯

    秋風颯颯猿聲起,客恨猿哀一相似。
    漫向孤危驚客心,何曾解入笙歌耳。

    264 《小兒詩》 唐·路德延

    情態任天然,桃紅兩頰鮮。
    乍行人共看,初語客多憐。
    臂膊肥如瓠,肌膚軟勝綿。
    長頭才覆額,分角漸垂肩。

    265 《荊南席上詠胡琴妓二首》 唐·王仁裕

    紅妝齊抱紫檀槽,一抹朱弦四十條。
    湘水凌波慚鼓瑟,秦樓明月罷吹簫。
    寒敲白玉聲偏婉,暖逼黃鶯語自嬌。

    266 《句》 唐·徐仲雅

    屋面盡生人耳朵,籬頭多是老翁須。
    (《閑居》)
    平分造化雙苞去,拆破春風兩面開。
    (《合歡牡丹》)

    267 《吳·黃金車》 唐·孫元晏

    分擘山河即漸開,許昌基業已傾頹。
    黃金車與斑斕耳,早個須知入讖來。

    268 《北禪院避暑聯句》 唐·皮日休

    歊蒸何處避,來入戴颙宅。
    逍遙脫單絞,放曠拋輕策。
    ——皮日休
    爬搔林下風,偃仰澗中石。

    269 《北禪院避暑聯句》 唐·皮日休

    歊蒸何處避,來入戴颙宅。
    逍遙脫單絞,放曠拋輕策。
    ——皮日休
    爬搔林下風,偃仰澗中石。

    270 《與崔子向泛舟自招橘經箬里宿天居寺…聯一十六韻以寄之》 唐·皎然

    晴日春態深,寄游恣所適。
    ——皎然
    寧妨花木亂,轉學心耳寂。
    ——崔子向

    271 《詩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讀我詩者,心中須護凈。
    慳貪繼日廉,諂曲登時正。
    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詩三百首高中古詩邊塞贊美將軍

    272 《兵后早春登故鄣南樓望昆山寺白鶴觀示清道人并沈道士》 唐·皎然

    新陽故樓上,眇眇傷遐眷。
    違世情易忘,羈時得無倦。
    春歸華柳發,世故陵谷變。
    擾擾陌上心,悠悠夢中見。

    273 《苕溪草堂自大歷三年夏新營洎秋及春…四十三韻》 唐·皎然

    萬慮皆可遺,愛山情不易。
    自從東溪住,始與人群隔。
    應物非宿心,遺身是吾策。
    先民崆峒子,淪景事金液。

    274 《山雨》 唐·皎然

    一片雨,山半晴。
    長風吹落西山上,滿樹蕭蕭心耳清。
    云鶴驚亂下,水香凝不然。
    風回雨定芭蕉濕,一滴時時入晝禪。

    275 《琴》 唐·隱巒

    七條絲上寄深意,澗水松風生十指。
    自乃知音猶尚稀,欲教更入何人耳。

    276 《聞誦《法華經》歌》 唐·修雅

    山色沈沈,松煙冪冪。
    空林之下,盤陀之石。
    石上有僧,結跏橫膝。

    277 《寄大愿和尚》 唐·貫休

    道朗居太山,達磨住熊耳。
    手擎清涼月,靈光溢天地。
    盡騎金師子,去世久已矣。
    吾師隱廬岳,外念全刳削。

    278 《陪馮使君游六首·迎仙閣》 唐·貫休

    澗香霞影繞樓臺,卷箔憑闌耳目開。
    況從旌旗近鸞鳳,可憐談笑出塵埃。
    火云不入長松徑,露茗何須白玉杯。
    誰道迎仙仙不至,今朝還有謝公來。

    279 《思山詠(一作鄭遨詩)》 唐·杜光庭

    因賣丹砂下白云,鹿裘惟惹九衢塵。
    不如將耳入山去,萬是千非愁殺人。

    280 《思山詠(一作杜光庭詩)》 唐·鄭遨

    因賣丹砂下白云,鹿裘惟惹九衢塵。
    不如將耳入山去,萬是千非愁殺人。

    * 關于入耳的詩詞 描寫入耳的詩詞 帶有入耳的詩詞 包含入耳的古詩詞(91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