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儒仙的詩詞(358首)

    341 《次韻全君玉和高士馬虛中道院》 宋·方回

    古人無欲非引年,古無有欲之圣賢。
    曰無欲者無私欲。
    昊皇魯叟畫系傳,柱下木子知止足。

    342 《讀孟君復贈岳仲遠詩勉賦呈二公子》 宋·方回

    維岳兵穆王,復讎議不合。
    老檜賣中原,神龍困蟻{左口右替}。
    維孟忠襄公,緩兵策弗納。
    清之三京師,萬眾死者{三十集中}。

    343 《令狐信芳招飲天慶呈張文煥》 宋·方回

    仲秋久不雨,殘暑氣猶郁。
    晝夢化飛鴻,青冥脫羅罻。
    果有叩門者,嘉招為湔祓。
    林下見高人,杯中得佳物。

    344 《送術明居士燕道覺歸東林》 宋·方回

    君不見錢塘西湖三賢堂,林蘇宋人白傅唐。
    三賢生本不相識,死乃異代同烝嘗。
    又不見吳江垂虹三高祠,鴟夷一舸浮西施。
    天隨陸子玄真子,求志逃名非一時。

    345 《送徐如心如婺源三十韻》 宋·方回

    之子成春服,歡言駕出游。
    殘紅三月路,疊翠萬山州。
    夏后乘輴澤,軒皇煉藥丘。
    曠平初渺莽,屈曲漸深幽。

    346 《憶我二首各三十韻》 宋·方回

    憶我幼時事,南歸自番禺。
    三邊已澒洞,內郡猶無虞。
    故居山城間,四面阛闠區。
    東西萬貨集,朝暮百賈趨。

    347 《上李承旨學士》 宋·黃庚

    儒林學海老宗師,每恨聞名識面遲。
    一部山川司馬記,百篇風月謫仙詩。
    玉堂揮翰思當日,金鼎調元定此時。
    抱負大才應大用,得看事業邁周伊。

    348 《大茅峰四絕句》 宋·陸文圭

    一家兄弟入仙門,誰把名山鼎足分。
    我讀儒者知長幼,產香先禮大茅君。

    349 《壽陸云閑道判》 宋·陸文圭

    誕日曾生陸地花,雙鶯扶下五云車。
    安期共約游三島,方朔應留醉九霞。
    盛集儒流勝仙侶,我培陰德種丹砂。
    冷齋書客來稱壽,自笑東風兩鬢華。

    350 《贈道人周大方》 宋·陸文圭

    道家者流雙凰仙,迂訪墻東老田叟。
    叟讀儒書五十年,一事不成今白首。
    道人過門何所求,期將汗漫東北游。
    青蛇三尺風雷吼,率鶴一聲天地秋。

    351 《贊呂先生》 宋·釋法薰

    為儒儒不達,學仙仙非真。
    黃龍門下過,秋蚊蛟鐵釘。
    回先生,回先生。
    岳陽人不識,老樹卻成精。

    352 《贈太師中書令王公挽辭二首》 宋·蘇頌

    族茂仙緱系,恩隆帝渚姻。
    兩朝全寵遇,一節貫忠純。
    敦說耽儒術,沖和味道真。
    樞庭十五載,當寧倚良臣。

    353 《七弟示詩后又改緣字為川字因再次韻》 宋·蘇頌

    幽棲新得地,樸飾敢求全。
    一畝真儒有,三年近道邊。
    鋤荒還見舊,革陋遂成妍。
    棟宇依巖畔,煙云入檻前。

    354 《和胡俛學士游西池書事》 宋·蘇頌

    皇都有滄池,近在金商陌。
    淵源控河汴,襟帶引京索。
    眾派瀉寒光,一鑒涵空碧。
    晴明天垂幕,陰靄地滋脈。

    355 《送范比部持節廣東》 宋·蘇籀

    羊城使者神仙中,苒苒叱馭凌云蹤。
    繡袂吾徒強摻執,解手一舉南飛鴻。
    君侯烜赫標肉譜,文正烈祖忠宣父。
    典刑付托呼所鐘,經國風規儼如故。

    356 《答委章和寄同舍韻》 宋·孫應時

    仙風自灑落,古氣更清深。
    雕幾薦六瑚,定無塵土侵。
    儒生傳舊法,君子愛初心。
    愿令百世下,重聽云韶音。

    357 《次韻酬李周翰一首》 宋·王阮

    大江固茫茫,一葦即可越。
    鄉來江與蘄,孰使我輩隔。
    溫溫李夫子,粲粲謫仙格。
    蕭然一竹關,白眼謝俗客。

    358 《聞劉行簡給事休致作詩寄之》 宋·王洋

    郡下一卷書,云自郵簽來。
    剝啄驚書眠,柴門手自開。
    上有驪珠光,照耀分塵埃。
    讀之未盡行,喜焰生寒灰。

    * 關于儒仙的詩詞 描寫儒仙的詩詞 帶有儒仙的詩詞 包含儒仙的古詩詞(35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