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僧首的詩詞(127首)

    41 《和友人題僧院薔薇花三首》 唐·崔櫓

    何人移得在禪家,瑟瑟枝條簇簇霞。
    爭那寂寥埋草暗,不勝惆悵舞風斜。
    無緣影對金尊酒,可惜香和石鼎茶。

    42 《僧舍小山三首》 宋·晁沖之

    此老絕瀟灑,久參曹洞禪。
    胸中有丘壑,左手取山川。
    樹小風聲細,巖深日影圓。
    江湖不歸客,相對一茫然。

    43 《僧舍小山三首》 宋·晁沖之

    愛此聚沙戲,知自法王孫。
    一運郢斤手,都無禹鑿痕。
    藤梢未掛壁,荷葉欲生盆。
    笑問山陰道,潛通何處付。

    44 《僧舍小山三首》 宋·晁沖之

    爛石有佳色,禪房疊更幽,九疑峰不斷,十字水長流。
    枕簟日逃署,軒窗時臥游。
    吾衰更何往,只此對湯休。

    45 《贈儒僧空谷二首》 宋·江立信

    三十年前的秀才,而今面目現如來。
    元知三教本無異,走入千山喚不回。
    僧衲西風囊有錦,禪心明月鏡無臺。
    我聞空谷脊梁硬,多得名流青眼開。

    46 《贈儒僧空谷二首》 宋·江立信

    當今天子尊儒宿,何事幽人在空谷。
    子衿不復戀黌宮,禪衲惟其老巖屋。
    菜根脫粟供其餮,野鶴孤猿為之侶。
    衣冠當代多英賢,羽翮皆欲摩蒼天。

    47 《賜圓覺寺僧德信二首》 宋·宋孝宗

    古寺春山青更妍,長松修竹翠含煙。
    汲泉擬欲增茶興,暫就僧房借榻眠。

    48 《賜圓覺寺僧德信二首》 宋·宋孝宗

    坐久方知春晝長,靜中心地自清涼。
    人人圓覺何曾覺,但見塵勞盡日狂。

    49 《秋日望山中寄舊僧二首》 明·施漸

    秋原落日見青山,遙識僧居杳靄間。
    指點卻疑身已到,滿窗蘿葉上人閑。

    50 《秋日望山中寄舊僧二首》 明·施漸

    身慵常愧扣朝鐘,每聽楞伽是夢中。
    今日別來應共笑,猶懸舊榻待秋風。

    51 《送僧天竺造經還蜀(二首)》 明·殷邁

    手持貝葉下滄洲,千部瑯函是度舟。
    應有魚龍護方廣,錦江春色鏡光浮。

    52 《送僧天竺造經還蜀(二首)》 明·殷邁

    峨眉山下說經臺,上有優曇拂曙開。
    莫把金錢認黃葉,等閑無復野狐來。

    53 《是日宿水陸寺,寄北山清順僧二首》 宋·蘇軾

    長嫌鐘鼓聒湖山,此境蕭條卻自然。
    乞食遶村真為飽,無言對客本非禪。
    披榛覓路沖泥入,洗足關門聽雨眠。
    遙想後身窮買島,夜寒應聳作詩肩。

    54 《是日宿水陸寺寄北山清順僧二首》 宋·蘇軾

    草沒河堤雨暗村,寺藏修竹不知門。
    拾薪煮藥憐僧病,掃地焚香凈客魂。
    農事未休侵小雪,佛燈初上報黃昏。
    年來漸識幽居味,思與高人對榻論。

    55 《與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 宋·蘇軾

    湛湛清池五月寒,小山無數碧漓岏。
    稚杉戢戢三千本,且作凌云合抱看。

    56 《與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 宋·蘇軾

    知君此去便歸耕,笑指孤舟一葉輕。
    待向三茅乞靈雨,半篙流水送君行。

    57 《與僧道升二首》 宋·王安石

    升也初見我,膚腴仍潔白。
    今何苦而老,手腳皴以黑。
    聞有道人者,於今號禪伯。
    嬲汝以一句,西歸瘦如臘。
    汝觀青青枝,歲寒好顏色。
    此松亦有心,豈問庭前柏。

    58 《與僧道升二首》 宋·王安石

    跋陀羅師能幻物,幻穢為凈持幻佛。
    佛幻諸天以戲之,幢幢香果助設施。
    茫然悔欲除所幻,還為幻佛力所持。
    佛天與汝本無間,汝今何恭昔何慢。
    十方三世本來空,受記豈非遭佛幻。

    59 《送鄉僧德璘監寺緣化結夏歸天童山二首》 宋·楊萬里

    一別璘公十二年,故當刮目為相看。
    問儂收得曹溪水,雩下春風吹已乾。

    60 《送鄉僧德璘監寺緣化結夏歸天童山二首》 宋·楊萬里

    七百支郎夜忍饑,木魚閉口等君歸。
    還山大眾空觀喜,只有誠齋兩首詩。

    * 關于僧首的詩詞 描寫僧首的詩詞 帶有僧首的詩詞 包含僧首的古詩詞(12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