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僧衣的詩詞(737首)

    161 《六和塔僧房》 宋·蒲壽宬

    天風語檐鈴,蒼靄藏古殿。
    穿竹逢緇衣,拈花對黃面。
    誰把山水心,為我露一線。
    推窗古樹隙,空水還匹練。

    162 《送僧》 宋·釋智圓

    秋風吹行衣,舊山逍遙歸。
    齋盂滌空潭,古磬敲殘暉。
    須知高靜懷,杳與塵俗違。

    163 《寶積寺僧舍古梅一樹皆榮而頂獨枯即席為賦》 宋·林景熙

    鐵虬偃蹇八尺強,云屋深深吹玉香。
    開遍枝南與枝北,頂頑不受春風德。
    悄如枯禪坐瞿曇,霓旌羽葆來毿毿。
    世情冷暖異榮朽,道眼看來兩何有。

    164 《正覺僧榻》 宋·艾性夫

    贊公分半榻,臥近竹西樓。
    四壁寒蛩夜,一山黃葉秋。
    夢隨三鼓動,月尚半窗留。
    零亂芭蕉影,禪衣爛不收。

    165 《次韻吳僧魁一山十絕》 宋·方回

    潘江陸海一笑唾,暫借禪衣隱此身。
    坡谷兩翁合為一,座間始可著斯人。

    166 《次韻吳僧魁一山十絕》 宋·方回

    筠溪四十三歲殀,師弟與兄傳夜衣。
    國手棋高更有著,百年政恐疾于飛。

    167 《八月晦甲子雨至九月二日懷同來二僧及兩子》 宋·方回

    今年夏潦甚,秋暑亦云劇。
    豳霜屆授衣,垢汗著單浴。
    園渴困力灌,井竭疲遠汲。
    甲子似宜晴,一雨竟三日。

    168 《壽昌鄭生入天目山禮僧》 宋·方回

    欲作空門補處人,如何頭上裹頭巾。
    曹溪一夜傳衣缽,元是當年行者身。

    169 《異僧》 宋·方回

    荒崖傳有虎,飛錫徑登危。
    衣槲紉枯葉,餐松嚼嫩枝。
    病人求咒水,野老施庵基。
    一夕緣何事,飄然失所之。

    170 《寄僧鐘山凈玨》 宋·顧逢

    忘懷獨有師,每恨會時稀。
    作別不得見,相尋聞已歸。
    兩雞花下鬭,一蝶雨中飛。
    想在陳湖寺,紉衣掩竹扉。

    171 《贈靈殿僧道寧一洲上人》 宋·顧逢

    高誼如師果是稀,寺中扶策病翁歸。
    西風吹我肌生粟,便對西風解一衣。

    172 《贈僧足庵》 宋·顧逢

    幽居不可尋,高臥白云深。
    舉眼皆貪者,何人有止心。
    三衣了冬夏,一缽飽山林。
    此外無他事,聽松生綠陰。

    173 《九日同諸友游豐樂院翠圍亭檻前竹樹蓊蔽命僧》 宋·郭印

    筑亭邀青山,眷此幽意深。
    十年廢掃除,木拱竹成林。
    客來眼生翳,不惜斤斧尋。
    丁丁度馀響,幾席延嵚崟。

    174 《贈寶勝主僧》 宋·李處權

    木落山重重,溪長雨霏霏。
    云慘傷客容,風饕裂征衣。
    我行已千里,恨無羽翰飛。
    倒帆近古寺,煙鐘深翠微。

    175 《謁詩僧慧益不遇》 宋·李復

    晝公昔在云門寺,曾笑陳丘久不歸。
    草坐麻衣今不見,獨來林下釣寒磯。

    176 《贈隱僧》 宋·釋文珦

    禪居既高靜,道氣尤凄清。
    不褒市朝路,深諳猨鳥情。
    田衣聯槲葉,山火燎松明。
    自說歸棲后,柴門罷送迎。

    177 《贈隱僧》 宋·釋文珦

    高僧謝人世,誅茅亂峰曲。
    三衣不著蠶,一飯長分鹿。
    露滴秋逕松,煙蒙曉窗竹。
    真隱澹無營,怡然心自足。

    178 《同友行山峰隱僧語》 宋·釋文珦

    我本忘世人,有志在巖穴。
    欣逢會心友,提攜步林樾。
    云中野僧居,樹梢清磬發。
    不憚登陟勞,遂得造石窟。

    179 《送僧歸廬山》 宋·釋文珦

    上人家在廬山陰,木皮作衣云作心。
    獨攜鐵錫來參尋,禪中悟得唐人吟。
    秋高忽憶歸山住,舊結茅茨連古樹。
    他年我欲尋君去,只恐云深不知處。

    180 《送通嗣法書僧歸隆興》 宋·釋文珦

    一千余里路,知為爾師行。
    晚嶠踏云影,春江聞浪聲。
    相逢知有約,又別似無情。
    莫話傳衣事,北宗人恐爭。

    * 關于僧衣的詩詞 描寫僧衣的詩詞 帶有僧衣的詩詞 包含僧衣的古詩詞(73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