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便入云山,相逢話晚年。慣吟茅屋下,時打葛藤前。應世未圓寬,無人識圣顛。滔滔兒女境,猶抱潁師弦。
平地起叢林,工夫歲月深。百吟三教髓,一飯十方心。慣聽人傳說,閒將夢去尋。書來足自慰,亦是老知音。
憶昔宮花壓帽檐,如今野褐替朝衫。邯鄲夢覺身猶在,安得寒山喝破巖。
聞說東皋絕點埃,笑飛鐵錫把山開。何須一面方相識,曾見藕花詩句來。
當年颶卷地輪移,拄杖東還云與飛。太白巖前綠陰下,相逢無語聽催歸。
省話何須吞炭瘖,安貧便是直鉤心。看來世事真飄瓦,笑殺時流重注金。
出山相過便東行,水落山空一別輕。留得清詩照窗幾,萬花妝里獨梅兄。
古往今來幾過帆,天高地下一浮庵,與翁相見亦偶爾,一笑無言意自參。
清到復翁方是清,不求名處莫逃名。南湖一片平鋪水,中有拍天波浪聲。
一色時妝漆染絲,淡中頭緒自相知。后村已入神仙洞,留得同庚伴賦詩。
居止閑相近,臨流野色分。深秋山共見,清夜磬交聞。靜榻移明月,疏簾卷暮云。相于別有趣,冷淡況同群。
拂石題詩滿袖嵐,尋僧又過竹溪南。乾坤浩蕩酒鄉寄,山水蒼寒琴意參。老燕未歸同是客,孤云無住孰為庵。寂寥午夜松風響,疑是神仙接塵談。
知到東鄰賞牡丹,高僧防客頗艱難。鮮妍自是天花種,僻靜應無俗眼看。葉似蟠桃相隱覆,蕊隨飛蝶漸凋殘。新詩清苦如郊島,肯羨侯家一醉歡。
去思無德政,豈有吏民碑。家乏千頭橘,官羞七尺蓍。樵蹊談野史,茗榻和僧詩。是事山中好,歸來始得知。
浪說揚州鶴,居多薦福碑。聽師無孔笛,棄我不靈蓍。冷閱人間事,閒題物外詩。修行真有力,肯被鬼神知。
空庭風卷葉,壞廡雨淋碑。起廢須成廈,占孚預擊蓍。紅樓追曩集,碧落待誰詩。非有鉤牽□,□□亦未知。
莫詫橫磨劍,寧為沒字碑。問花驚兔麥,賦藥護羊蓍。今我都無事,非公不作詩。夜窗各堅坐,兩地月明知。
百結袈裟破唐帽,子為何物我為誰。敦知各有直鉤釣,解出珊瑚海底枝。
天河瀉水洗心君,瞎眼能觀聵亦聞。不是唐皇迎佛骨,大顛焉得見韓文。
潘江陸海一笑唾,暫借禪衣隱此身。坡谷兩翁合為一,座間始可著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