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借路的詩詞(528首)

    381 《書事》 宋·晁說之

    逋亡今五月,百感若為情。
    馬借從軍沒,舟疑破浪輕。
    奏書無路達,故里有誰耕。
    戴笠蓑衣雨,猶憐李少卿。

    382 《謫居感事》 宋·王禹偁

    遷謫獨熙熙,襟懷自坦夷。
    孤寒明主信,清直上天知。
    消息還依道,生涯只在詩。
    惟尚諭山水,詎敢詠江蘺。

    383 《不見陽城驛》 宋·王禹偁

    不見陽城驛,空吟昔人詩。
    誰改避賢郵,唱首元微之。
    微之謫江陵,顦悴為判司。
    路宿商山驛,一夕見嗟咨。

    384 《方寺丞新第二首》 宋·劉克莊

    宅成天下借圖看,始笑書生眼力慳。
    地占百弓多是水,樓無一面不當山。
    荷深似入苕溪路,石怪疑行雁蕩間。
    只恐中原方鼎沸,天心未遣主人閑。

    385 《自和徐潭二首》 宋·劉克莊

    從今快活安斯寢,那復辛勤陟彼岡。
    萬而路曾雙不借,四天下只一禪床。
    寬如馬驛名方丈,劣似雞棲即客房。
    自唱山歌樵牧和,底須論著學班揚。

    386 《送葉知郡》 宋·劉克莊

    家在春風住二年,借侯無路意恓然。
    到來不飲官中水,歸去難謀郭外田。
    燈遠村民多點塔,擔輕津吏易排船。
    壺公亦似追程送,青過囊山古寺前。

    387 《謝李常伯》 宋·王令

    人從東南來,忽得連紙詩。
    行義不赫曄,名聲無萎蕤。
    雖嘗誤見辱,旋則拜席歸。
    別久謂已忘,不圖猶記之。

    388 《寄宿倅陸經子履》 宋·王令

    勛業悠悠未可貪,直須隨處酌醺酣。
    君知仕路三無慍,我與人情七不堪。
    聞借朱衣為別乘,想回青眼憶高談。
    東風尚有西行約,甬水橋邊定解驂。

    389 《南歸題揚州竹西亭》 宋·曾幾

    往歲出蕪城,飄然一客星。
    又從江北路,重到竹西亭。
    楚岸寬圍碧,吳山遠借青。
    圣時還舊觀,歌吹月中聽。

    390 《大熱過散關因寄里中友人》 宋·文同

    六月日正午,大暑若沸鑊。
    時行古關道,十步九立腳。
    煙云炙盡散,樹木曬欲落。
    喉鼻喘不接,齒舌津屢涸。

    391 《即席重賦且約再游二首》 宋·陳與義

    墻頭花定覺風闌,墻外池深酒亦寒。
    馬健莫愁歸路遠,詩成未落俗人看。
    釣魚不用尋溫水,濯發真如到洧盤。
    一笑得君天所借,尊前無地著憂端。

    392 《至節前一日游汪茫田》 宋·洪咨夔

    圣主親郊肸蚃通,風恬日霽作春容。
    好從輦路聽清蹕,卻向深山把瘦筇。
    樵子徑隨蘿薜上,道人屋借竹茅封。
    一杯旋煮山泉蕩,浣盡平生磊砢胸。

    393 《御街行》 宋·晁補之

    雙闕齊紫清,馳道直如線。
    煌煌塵內客,相逢不相見。
    上有高槐枝,下有清漣漪。
    朱欄夾兩邊,貴者中道馳。

    394 《過金堤劉景文》 宋·晁補之

    云間高堞如云白,草下深濠如草碧。
    逶迤隴斷出平堤,前見黃河如帶直。
    官居乃在城西原,荒臺古木烏鳥翻。
    美人芳氣如秋菊,坐令曄曄棄中園。

    395 《濟州道中寄葉勛秀才》 宋·晁補之

    曉路入西郊,新霜著鬢毛。
    貧交借羸馬,慈母授征袍。
    野靜狐貍出,天寒雁鵠高。
    艱難憶親舊,清淚漬平皋。

    396 《送八弟無斁宰寶應》 宋·晁補之

    窮邦迫秋成,霖雨厚土濕。
    邅吾上淶水,濞洶三峽疾。
    邦人送之子,岸潦飲馬膝。
    凄凄屬方升,澹澹驚并集。

    397 《曉發樓子莊》 宋·晁補之

    曉發樓子莊,淮山自茲近。
    春風似惱客,浪穩舟不進。
    長安一回首,堤柳千里潤。
    念當整帆席,快若冬蟄奮。

    398 《用谷字韻答提刑毅父治河橋》 宋·晁補之

    兩堤馬頭高作山,兩津車路深成谷。
    截川夭矯暮虹背,排浪參差動蚿足。
    七牛蹴河猶怒目,一牛從能往不復。
    借牛使河此圣時,強飲不須求馬玉。

    399 《次韻柳子玉謫官壽春舟過宛丘見寄二首》 宋·蘇轍

    局冷曾非簿領迷,幽居渾似未官時。
    忽聞客至驚還喜,出見泥深笑不知。
    謀拙未能憂歲計,身閑聊可飽晨炊。
    行舟借問何匆草,淮口無潮月正虧。

    400 《題李公麟山莊圖〈并敘〉》 宋·蘇轍

    伯時作《龍眠山莊圖》,由建德館至垂云沜,著錄者十六處,自西而東凡數里,巖崿隱見,泉源相屬,山行者路窮于此。
    道南溪山,清深秀峙,可游者有四:曰勝金巖、寶華巖、陳彭漈、鵲源。
    以其不可緒見也,故特著于后。
    子瞻既為之記,又屬轍賦小詩,凡二十章,以繼摩詰輞川之作云。

    * 關于借路的詩詞 描寫借路的詩詞 帶有借路的詩詞 包含借路的古詩詞(52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