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俱憐的詩詞(347首)

    141 《上執政四十韻》 元·雅琥

    圣主飛龍日,求賢似拾珍。
    典謨皆故老,登用必元臣。
    日月當黃道,風云擁紫宸。
    華封歸帝力,壽域囿吾民。

    142 《七夕公宴詩 賦得博望槎》 明·陳邦瞻

    梧桐聲脫秋聲起,迢迢秋色澹如水。
    天上佳期玉露中,人閑良夜金波里。
    此時漢使向河源,此夕乘槎犯斗垣。
    但驚城舍嚴官府,那識天孫遇河鼓。

    143 《塘上雜詩四首》 明·程漢

    幽居敢謂謝玄暉,茅舍蕭條自掩扉。
    歲月獨憐青竹杖,水云元傍蒼苔磯。
    沙昏宿鷺愁饑立,草腐新螢學暗飛。
    往事十年俱莫問,淚痕唯有舊牛衣。
    ¤

    144 《江上憶山居》 明·道敷

    忍置一茅舍,空閑叢竹傍。
    限歸憎月閏,乞夢愿更長。
    草合深埋徑,苔知自過墻。
    還憐掛瓢樹,到日葉俱黃。

    145 《中秋同栗夢吉飲》 明·高叔嗣

    罷酒俱不樂,開簾望北軒。
    寒星出戶少,秋露墜衣繁。
    散步憐新詠,平居想故園。
    空庭今夜月,客思豈堪言。

    146 《玄明宮行》 明·韓邦靖

    長安送客城東道,柳葉楊花春正早。
    玄明宮前下馬時,一片煙光長萋草。
    宮中道士邀我入,素果清茶日未昃。
    白河東下楚城西,指點湖山三嘆息。

    147 《長安宮女行》 明·韓邦靖

    長安城頭夜二鼓,力士敲門稱太府。
    為道君王巡幸勢,選取嬌娥看歌舞。
    應酬未得話從容,階除早已人三五。
    倉皇便欲將我行,那肯相留到天曙。

    148 《喜歸述懷留別李于鱗王元美徐子與宗子相四子》 明·梁有譽

    天地炎州外,云濤漲海邊。
    為儒嗟世業,結社斷塵緣。
    髫齔趨先子,榮枯憶往年。
    時推驄馬使,人避鐵冠賢。

    149 《予自去冬閏十一月遣人還泰和迎候余弟子彥與》 明·劉崧

    稚子家人俱可憐,江南煙水路綿綿。
    開船好是燒燈后,下馬何由醉眼前。

    150 《賦內閣芍藥》 明·陸粲

    金門柳色縈深綠,上苑春余雜花撲。
    夭桃已歇秾李衰,紅藥翻階正芬郁。
    此花初種自宣皇,百曲雕闌七寶妝。
    融風窈窕昭陽殿,暖日輕盈白玉堂。

    151 《明仲鳴治師召亨甫賓之同過得復字》 明·陸釴

    李君愿有攜,陳謝欣迫促。
    開門候軒車,羅張亦相逐。
    展席蔽我軒,衣袂頗連屋。
    往事一笑中,閑言坐成福。

    152 《驪山老妓行(補唐天寶遺事,戲效白樂天作)》 明·孫蕡

    秋風楊柳凋金縷,冷露芙蓉落芳渚。
    寒香晚色何所如,驪山唐姬教坊女。
    蛾眉淡掃山遠碧,蟬鬢半拋云亂吐。
    時妝無復新妖嬈,曩態猶存舊嬌嫵。

    153 《秋胡行》 明·唐仲實

    依依陌上桑,婉婉桑間婦。
    嫣然紅羅襦,采桑濕香霧。
    相逢馬上郎,停鞭□馳騖。
    回頭遺巧笑,脈脈此情露。

    154 《悲感二女遺物(四首)》 明·王鳳嫻

    曉妝曾整傅鉛華,玉匣新開斗雪花。
    今日可憐俱委落,余香猶自鎖窗紗。

    155 《發裕州短歌》 明·王廷陳

    黠卒前來意氣雄,當階縛我囚車中。
    颯颯驚飆動地至,城卷赤霧摧丹楓。
    城中之人走相視,城外蕭蕭嘶曉轡。
    道上殘楊掃凍帷,過雁鳴蟬雙迸淚。

    156 《李少卿宅薔薇》 明·王韋

    柔香弱蔓不勝寒,十二圍屏錦繡攢。
    秦殿曉妝俱窈窕,習家春事未闌珊。
    憐將清奏愁中聽,競折高枝醉后看。
    好待詩成酬勝賞,東風休遣露華干。

    157 《楊村驛與鎮山秉燭言懷》 明·王問

    北路饒長風,方舟成奄泊。
    遲遲通路亭,彌彌活水曲。
    辛勤洲渚間,委心在行役。
    俱抱虛曠懷,己志在空谷。

    158 《唐嘉會妻》 明·吳鼎芳

    鳳皇失其侶,三年獨彷徨。
    豈無云中鶴,矯矯非所當。
    所居谷水西,乃在淀水陽。
    楊氏有好女,小字曰云芳。

    159 《歌風臺》 明·吳世忠

    君王晝游日,壯士俱錦衣。
    猶憐沛父老,爭睹漢旌旗。
    湯沐開新邑,風云懾舊威。
    祇應千歲后,魂繞故鄉飛。

    160 《清明約友游昆山(二十四韻)》 明·易恒

    是日期而至者五人,不期而至者一人,期而不至者二人,袁校書子英、余道士復初。
    實洪武十五年壬戌閏二月十六日。
    老逢節序感流年,聊復追游愧昔賢。

    * 關于俱憐的詩詞 描寫俱憐的詩詞 帶有俱憐的詩詞 包含俱憐的古詩詞(34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