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信擇的詩詞(104首)

    21 《傷王學士》 唐·沈佺期

    閉囚斷外事,昧坐半馀期。
    有言穎叔子,亡來已一時。
    初聞宛不信,中話涕漣洏。
    痛哉玄夜重,何遽青春姿。

    中秋節月亮寺廟

    22 《晚次東亭獻鄭州宋使君文》 唐·儲光羲

    自初賓上國,乃到鄒人鄉。
    曾點與曾子,俱升闕里堂。
    武皇恢大略,逸翮思寥廓。
    三居清憲臺,兩拜文昌閣。

    23 《毒熱寄簡崔評事十六弟》 唐·杜甫

    大暑運金氣,荊揚不知秋。
    林下有塌翼,水中無行舟。
    千室但掃地,閉關人事休。
    老夫轉不樂,旅次兼百憂。

    送別寫景抒情

    24 《猛虎行(諸本有贈李宗閔字)》 唐·韓愈

    猛虎雖云惡,亦各有匹儕。
    群行深谷間,百獸望風低。
    身食黃熊父,子食赤豹麛。
    擇肉于熊豹,肯視兔與貍。

    25 《登蒲州石磯望橫江口潭島深迥斜對香零山》 唐·柳宗元

    隱憂倦永夜,凌霧臨江津。
    猿鳴稍已疏,登石娛清淪。
    日出洲渚靜,澄明皛無垠。
    浮暉翻高禽,沉景照文鱗。

    26 《游桃源一百韻》 唐·劉禹錫

    沅江清悠悠,連山郁岑寂。
    回流抱絕巘,皎鏡含虛碧。
    昏旦遞明媚,煙嵐分委積。
    香蔓垂綠潭,暴龍照孤磧。

    27 《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此后江陵時作)》 唐·元稹

    昔歲俱充賦,同年遇有司。
    八人稱迥拔,兩郡濫相知。
    逸驥初翻步,鞲鷹暫脫羈。
    遠途憂地窄,高視覺天卑。

    典故隱居生活

    28 《寓意詩五首》 唐·白居易

    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
    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圍。
    天子建明堂,此材獨中規。
    匠人執斤墨,采度將有期。

    抒情寫茶

    29 《遇物感興因示子弟》 唐·白居易

    圣擇狂夫言,俗信老人語。
    我有老狂詞,聽之吾語汝。
    吾觀器用中,劍銳鋒多傷。
    吾觀形骸內,骨勁齒先亡。

    30 《趨翰苑遭誣構四十六韻》 唐·李紳

    九五當乾德,三千應瑞符。
    纂堯昌圣歷,宗禹盛丕圖。
    畫象垂新令,消兵易舊謨。
    選賢方去智,招諫忽升愚。

    31 《趨翰苑遭誣構四十六韻》 唐·李紳

    九五當乾德,三千應瑞符。
    纂堯昌圣歷,宗禹盛丕圖。
    畫象垂新令,消兵易舊謨。
    選賢方去智,招諫忽升愚。

    32 《詩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讀我詩者,心中須護凈。
    慳貪繼日廉,諂曲登時正。
    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詩三百首高中古詩邊塞贊美將軍

    33 《假山》 唐·齊己

    匡廬久別離,積翠杳天涯。
    靜室曾圖峭,幽亭復創奇。
    典衣酬土價,擇日運工時。
    信手成重疊,隨心作蔽虧。

    34 《敲爻歌》 唐·呂巖

    漢終唐國飄蓬客,所以敲爻不可測。
    縱橫逆順沒遮欄,靜則無為動是色。
    也飲酒,也食肉,守定胭花斷淫欲。

    35 《西征賦》 魏晉·潘安

    歲次玄枵,月旅蕤賓,丙丁統日,乙未御辰。
    潘子憑軾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嘆曰:古往今來,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詠史寫景

    36 《三都賦》 魏晉·左思

    總序
    蓋詩有六義焉,其二曰賦。
    楊雄曰:“詩人之賦麗以則。
    ”班固曰:“賦者,古詩之流也。

    辭賦精選地名言志諷刺

    37 《水龍吟(太宗臨渭上)》 宋·李綱

    古來夷狄難馴,射飛擇肉天驕子。
    唐家建國,北邊雄盛,無如頡利。
    萬馬崩騰,早旗氈帳,遠臨清渭。
    向郊原馳突,憑陵倉卒,知戰守、難為計。

    38 《論語十則》 先秦·佚名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為政》)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為政》)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初中文言文對話學習哲理

    39 《送孟東野序》 唐·韓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
    水之無聲,風蕩之鳴。
    其躍也,或激之;其趨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

    古文觀止議論序文

    40 《石鐘山記》 宋·蘇軾

    《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
    ”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是說也,人常疑之。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

    古文觀止紀游寫景寫山

    * 關于信擇的詩詞 描寫信擇的詩詞 帶有信擇的詩詞 包含信擇的古詩詞(10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