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便自清的詩詞(897首)
642
《題圣果寺介亭詩》 宋·丘濬
金商肅肅淬龍淵,白曉揮開東北天。
天孫引下翡翠煙,層層堆列參井邊。
便於裸壤蟠危巔,城雉岧峣暗接連。
地祇欲誇融結權,蘚花斸破蟄蟲遷。
643
《詠鷺鷥》 宋·邵棠
如鷳非鶴自精神,天地江湖快爾生。
既不鵑吟因甚瘦,何嘗食素也能清。
隨身釣具去無計,到處畫圖來便成。
見說得魚歸較晚,蘆花灘上月偏明。
644
《游真祺觀》 宋·邵奕
肩輿迢遞訪游仙,自是山中別有天。
松影參差籠玉殿,鶴聲嘹喨下芝田。
青蒼巘色臨門外,斷續泉流繞檻前。
便可相從解簪紱,時清難戀薜蘿煙。
645
《官滿借居》 宋·石逢龍
盡裝家具已回京,便覺身如片葉輕。
近市借居人語雜,閉門獨處自心清。
雨中躡屣青苔滑,燭下梳頭白發明。
余亦傍人檐底住,新來巢燕不須驚。
646
《和葛天民南翔寺韻》 宋·釋普洽
折鶴南翔何日返,香云不運春風轉。
屋為鱗次枕江安,江作蛇行到門遠。
的的明燈金殿寒,沈沈複道長廊晚。
老翁矍鑠皎須眉,愛客將迎笑盈面。
647
《贈朱質》 宋·宋寧宗
袖手長才世路輕,愛閑那有鬻榮名。
掛冠便欲辭丹闕,策杖還歸老故城。
適喜不求三仕喜,傳家惟有十分清。
林間佳處真恬退,好向廉泉自濯纓。
648
《重建峴山羊侯祠歌》 宋·王洙
襄陽南出大路奔,小山曰峴名特尊。
山形卑墮不峻極,屹若巨首臨江濆。
大山半空不成霍,絕水闕左非其亹。
砠巔赑屭戴危石,箕踞曼衍羅芳蓀。
649
《官滿借居》 宋·翁逢龍
盡裝家具已回京,便覺身如片葉輕。
近市借居人語雜,閉門獨處自心清。
雨中躡屣青苔滑,燭下梳頭白發明。
余亦傍人檐底住,新來巢燕不須驚。
650
《涼軒》 宋·吳戭
便齋素迫隘,為敞一軒清。
畏暑不能到,好風常自生。
簷牙透山色,砌腳逗泉聲。
事集民安堵,琴棋此適情。
651
《西湖雜詠》 宋·蕭彥毓
花心亭上坐,滿眼是湖光。
只為便幽趣,能來倚夕陽。
水邊春寺靜。
柳下小舟藏。
不待清明近,鶯花已自忙。
652
《恭謁臺岳桐柏觀紀事》 宋·謝伋
拜恩散號在茲地,乘興真游駕小車。
擁笏朝真香火罷,虛明庭院靜無嘩。
按圖默記金聲賦,意氣直欲登仙槎。
龍淵三井液膏乳,瓊臺雙闕飛云霞。
653
《平園》 宋·余季芳
柳暗花明自一春,青山繚繞水如襟。
偶然覓得桃源路,便欲分棲竹屋陰。
清晝平原尋小隱,夕陽歸路入閒吟。
遲遲風袂煙堤上,遙望環溪鴨綠深。
654
《贈云上人》 宋·員興宗
君不見昔日中巖印無發,聲名宇縣何煌煌。
層冰瑩骨語秀靜,松風入齒詩清狂。
有時健筆賦巖石,天地萬象隨低昂。
儒流稽首頌舌相,徃徃謂帶花木香。
655
《洞霄宮》 宋·鄭國輔
自憐蹤跡又塵埃,再見溪山眼便開。
野水縈紆通路過,閑花疏淡放春回。
玉清緲緲排仙仗,金碧峨峨煥寶臺。
十里暮云橫九鎖,卻如騎鶴下蓬萊。
656
《幽居》 明·李戣
狂簡誰諧俗,幽居頗自便。
看云常獨坐,聽雨或高眠。
字許鄰人問,詩從野老傳。
久知山木喻,細讀養生篇。
657
《送高懺首還越》 明·南洲法師
昔我來吳今五年,青山目斷東南天。
越音未改吳音熟,每見鄉僧一惘然。
上人何來亦瀟灑,才打鄉談便能解。
觀光上國及期還,聽講長干前月罷。
659
《龜頭山》 明·陶安
我聞龜頭山,乃在麻城縣。
東離八十里,高峻遠先見。
伸向南行,欲橋仍俯顫。
巨吻谽谺張,穹脊坼絞現。
660
《和高季迪將進酒》 明·王璲
君不見云中月,清光乍圓還又缺。
君不見枝上花,容華不久落塵沙。
一生一死人皆有,綠發朱顏豈能久。
樽前但使酒如澠,肘后何須印懸斗。
* 關于便自清的詩詞 描寫便自清的詩詞 帶有便自清的詩詞 包含便自清的古詩詞(89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