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余存的詩詞(559首)
268
《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減決囚禁十三日》 宋·蘇軾
太平宮而宿于南溪溪堂遂并南山而西至樓觀大秦寺延生觀仙游潭十九日aa1歸作詩五百言以記凡所經歷者寄子由遠人罹水旱,王命釋俘囚。
分縣傳明詔,循山得勝游。
蕭條初出郭,曠蕩實消憂。
薄暮來孤鎮,登臨憶武侯。
269
《同年王中甫挽詞》 宋·蘇軾
先帝親收十五人,(仁宗朝賢良十五人,今惟富鄭公、張宣徽、錢純老及余與舍弟在耳。
)四方爭看擊鵬鹍。
如君才業真堪用,顧我衰遲不足論。
出處升沉十年后,死生契闊幾人存。
他時京口尋遺跡,宿草猶應有淚痕。
276
《眾妙堂?廣州何道士?》 宋·蘇軾
湛然無觀古真人,我獨觀此眾妙門。
夫物蕓蕓各歸根,眾中得一道乃存。
道人晨起開東軒,趺坐一醉扶桑暾。
余光照我玻璃盆,倒射窗幾清而溫。
欲收月魄餐日魂,我自日月誰使吞。
277
《東坡八首(并敘)》 宋·蘇軾
余至黃州二年,日以困匱,故人馬正卿哀余乏食,為于郡中請故營地數十畝,使得躬耕其中。
地既久荒為茨棘瓦礫之場,而歲又大旱,墾辟之勞,筋力殆盡。
釋耒而嘆,乃作是詩,自愍其勤,庶幾來歲之入以忘其勞焉。
廢壘無人顧,頹垣滿蓬蒿。
278
《次韻答元素(并引)》 宋·蘇軾
余舊有贈元素〔詞〕云天涯同是傷流落,元素以為今日之先兆,且悲當時六客之存亡。
六客蓋張子野、劉孝叔、陳令舉、李公擇及元素與余也。
不愁春盡絮隨風,但喜丹砂入頰紅。
流落天涯先有讖,摩挲金狄會當同。
279
《李憲仲哀詞(并敘)》 宋·蘇軾
同年友李君諱惇,字憲仲。
賢而有文,不幸早世,軾不及與之游也,而識其子廌有年矣。
廌自陽翟見余于南京,泣曰:吾祖母邊、母馬、前母張與君之喪,皆未葬,貧不敢以饑寒為戚,顧四喪未舉,死不瞑目矣。
適會故人梁先吉老聞余當歸耕陽羨,以絹十匹、絲百兩為贐,辭之不可。
280
《贈李道士(并敘)》 宋·蘇軾
駕部員外郎李君宗固,景祐中良吏也,守漢州。
有道士尹可元,精練善畫,以遺火得罪,當死。
君緩其獄,會赦,獲免,時可元年八十一,自誓且死必為李氏子以報。
可元既死二十余年,而君子世昌之婦,夢可元入其室,生子曰得柔,小名蜀孫。
* 關于余存的詩詞 描寫余存的詩詞 帶有余存的詩詞 包含余存的古詩詞(55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