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何當行的詩詞(2339首)

    561 《別袁州司戶司馬行二首》 宋·彭龜年

    一見已草草,那堪更別離。
    事當防快意,學亦進潛思。
    此道今誰語,如公豈我私。
    何時一窗下,重與論心期。

    562 《青陽代謝行》 宋·釋文珦

    青陽已代謝,赤帝方司衡。
    草木日繁廡,黃鳥鳴嚶嚶。
    維彼造化者,密運何神靈。
    不知為所遷,但見白發生。

    563 《秋晚隨意行澗上值老農問勞去年避亂時事》 宋·舒岳祥

    輞川疏舊業,復望草堂歸。
    落葉無人徑,殘陽向水扉。
    井螢吹不滅,塹烏暗還飛,豺虎方當道,何時賦式微。

    564 《送陳行之之信州推官》 宋·宋無

    漢守曾縣榻,家聲復世論。
    贊廉推雅士,列郡重嘉賓。
    昭代詳刑讞,賢僚髓圣仁。
    绔绔灶故老,狴犴念冤人。

    565 《次行奚山》 宋·蘇頌

    奚山繚繞百重深,握節何妨馬上吟。
    當路牛羊眠薦草,避人鳥鵲噪寒林。
    羸肌已怯旜裘重,衰鬢寧禁霜雪侵。
    獨愛潺湲溪澗水,無人知此有清音。

    566 《和和人周次山行》 宋·孫應時

    籍甚多聞友,非徒一字師。
    可人徐孺子,愛客鄭當時。
    苦意頻攜酒,想過共話詩。
    瓊瑤何日報,松竹歲寒期。

    567 《寄題劉淵甫可齋》 宋·曾豐

    君子無莫也無適,圣人毋固也毋必。
    行藏視彼時所宜,去就惟吾義之適。
    吾道難莫難于權,其惟孔子為能然。
    胸中還未有孔子,寧墮于偏勿求全。
    愿為孔子可齋志,四可猶須省三未。
    孟子何當周文王,魯男善學柳下惠。

    568 《謝廣東經略潘直閣間分貺李濟墨》 宋·曾豐

    灶煤不忌遠,膠汁寧傷清。
    永言李廷圭,墨法能爾精。
    滴瀝甚點黍,錙銖輕連城。
    胡陳梁蒲張,俊出聲錚錚。

    569 《謝葉英州惠石山更托尋置絕品埏》 宋·曾豐

    梅雨酣夜眠,槐風豁朝起。
    應門絕傳聲,外有夸娥氏。
    背負小崢嶸,云自西北至。
    浣櫛出問誰,乃拜公所饋。

    570 《上浙東帥王尚書》 宋·曾豐

    太古犧媧氏,創為琴與笙。
    氤氳弸混沌,噢咻擘冥莖。
    合氣歸三律,分音麗五行。
    未歌先協律,無韻不成聲。

    571 《游香山寺》 宋·曾豐

    二年官番禺,簿領未嘗隙。
    一月客晉康,偷閑得兩日。
    太守宣公孫,雅有好客癖。
    相邀乘午陰,共往叩禪寂。

    572 《西征賦》 魏晉·潘安

    歲次玄枵,月旅蕤賓,丙丁統日,乙未御辰。
    潘子憑軾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嘆曰:古往今來,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詠史寫景

    573 《木蘭詩/木蘭辭》 南北朝·佚名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惟聞 通: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初中古詩初中文言文樂府敘事民歌贊美女子戰爭

    574 《離騷》 先秦·屈原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高中文言文楚辭寫人愛國勵志憂國憂民

    575 《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兩漢·佚名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
    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高中文言文樂府民謠寫人愛情

    576 《鴻門宴》 兩漢·司馬遷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
    ”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
    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

    高中文言文歷史故事

    577 《蘇武傳(節選)》 兩漢·班固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
    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
    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
    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高中文言文傳記贊美寫人

    578 《報任少卿書/報任安書》 兩漢·司馬遷

    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賜書,教以慎于接物,推賢進士為務,意氣勤勤懇懇。
    若望仆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仆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

    古文觀止敘事議論抒懷

    579 《治安策》 兩漢·賈誼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古文觀止策略公文

    580 《諫太宗十思疏》 唐·魏征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望國 一作:思國)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

    古文觀止高中文言文勸諫寓理

    * 關于何當行的詩詞 描寫何當行的詩詞 帶有何當行的詩詞 包含何當行的古詩詞(233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