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體濃的詩詞(59首)
41
《待旦》 宋·蘇軾
夢破山骨冷,扶桑未放曉。
披衣坐虛堂,缺月猶皎皎。
揚泉漱寒冽,激齒冰雪繞。
百體喜堅壯,萬象覺情悄。
42
《寄周安孺茶》 宋·蘇軾
大哉天宇內,植物知幾族。
靈品獨標奇,迥超凡草木。
名従姬旦始,漸播桐君錄。
賦詠誰最先,厥傳惟杜育。
43
《病中感春》 宋·楊萬里
老去春來已薄情,體中病後更竛竮。
海棠紅釅飛成雪,楊柳金濃染作青。
到得當家饒景物,不如舊日借園亭。
一杯欲把還休去,遮莫鶯花笑獨醒。
46
《白頠詞(二首)》 明·高啟
白頠出自吳女工,著來色與素體同。
舞時偏向江渚宮,長袖拂起微有風。
觴催管促四座中,攬裾徘徊慘曲終,玉階夜寒零露濃。
¤
47
《冶春口號七首》 元·楊維楨
今年臘底無殘雪,卻是年前十日春。
騎馬行春橋上路,密梅花發便撩人。
吳下逢春春思濃,不堪花發館娃宮。
吳山青青吳水白,愁殺江南盛小叢。
48
《春日雜詠(二首)》 明·楊基
陋巷荒蕪野趣濃,小溪春水恰船通。
無邊草色猶春雨,有幾梅花更晚風。
文體敢期盧駱并,交情惟許范張同。
欲將浪跡隨漚鳥,錯比溪南是瀼東。
50
《送萬耕道帥瓊管》 宋·樓鑰
黎山千仞摩蒼穹,顓顓獨在大海中。
自從漢武置兩郡,黎人始與南州通。
歷歷更革不勝計,唐設五筦如容邕。
皇朝聲教久漸被,事體全有中華風。
51
《題潼川倅廳先得月樓》 宋·魏了翁
濃云卷羃衡響北,天風不搖萬響息。
蟆行爬沙踏科臼,雇菟茫洋長在腹。
本來全體自分明,日用其間人莫識。
弄丸之暇劃若逢,笑拍闌干我先得。
55
《東林春晚作》 宋·陳藻
團欒四面山,我住一山里。
相距能幾何,開方祗百里。
日月出東西,星辰運終始。
云霞千萬狀,煙雨無窮美。
57
《洪鐘歌》 宋·釋印肅
昭文昭文施一鐘,懸空隨叩警盲聾。
圓音不斷周沙界,純體金剛空不空。
雖含響,擊即通,十方諸佛應聲中。
58
《題寶塔》 宋·釋印肅
塔本無縫,真如不動。
說此經處,涌出虛空。
釋迦多寶,聽說如夢。
東西無二,見見不同。
59
《緣識》 宋·宋太宗
若言筆法窮絕藝,書一字,至百字,八法從前亦非細。
分間布白要審詳,濃淡均勻看可戲。
一則一,二則二,
* 關于體濃的詩詞 描寫體濃的詩詞 帶有體濃的詩詞 包含體濃的古詩詞(5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