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住跡的詩詞(221首)
181
《再和》 宋·王之望
年將六秩諸衰具,漏盡鐘鳴行不住。
一身許國銖兩輕,萬里攜家斗升赴。
五羊大夫習勞苦,三鱣先生嗟晚暮。
分為一世數奇人,踏遍九州多半路。
182
《劉侍郎見和再用韻》 宋·王之望
大方廣佛三身具,境號華嚴普賢住,三千凈土毛孔吞,百億化身塵剎赴。
底事眉山跡偏顯,端由象法時將暮。
三乘不起正信心,一線頓開方便路。
183
《許總卿見和再用韻》 宋·王之望
四紀才名庵世務,七年符節坤維住。
褒功屢有璽書來,趨詔尚遲軺傳赴。
男兒功多投老遂,烈士心豈隨年暮。
松杉頂禿始干云,駿駔齒長方識路。
184
《題戚仲騾綱圖》 宋·李洪
北風吹雪飛千山,雪深山徑難往還。
長林喬木斂秀色,層崖疊嶂雕蒼顏。
山腹癡云結寒潤,山巔去天不盈寸。
溪湍巖瀑爭喧豗,獸蹄鳥跡皆逃遁。
186
《送隱靜恭老》 宋·虞儔
妙喜老人骨應槁,明月堂空跡如掃。
叢林耆舊半消磨,砥柱頹波馀此老。
五峰深處開道場,道價重於連城寶。
我蓋知各二十年,長恨識師之不早。
187
《寄主管舅二首》 宋·趙蕃
甥官楚西南,舅住天尺五。
安否候何如,歲月曠如許。
阿兄有書來,報道安輿舉。
東閣故莫留,西湖要為主。
寥寥和靖君,遺跡墮榛莽。
咫尺到梅花,追隨悵修阻。
189
《游石壁寺懷禪月》 宋·趙蕃
一棹夷猶石壁來,寺門雜樹向溪開。
七言粗可供詩本,十幅誰能致襪材。
想見高情澹云水,未嗟陳跡掩莓苔。
倦游到處渾如昔,欲住還成破雨回。
190
《步虛蕊珠七言》 宋·程公許
玄蓋之天高崒嵂,自滿天眼支一脈。
嶙剛四面森翠壁,中有瑤柱倚天立。
窈窈郁郁仙者宅,涵云蓄霧九鎖隔。
石扉誰遣玉{上竹下氐}擘,通行豈虞虎豹搤。
191
《桃源行》 宋·姚勉
武陵溪邊翁好漁,笭箵釣車日采魚。
扁舟為家葦為屋,豈知世有神仙居。
曉來不記舟行路,忽在桃花深絕處。
紅云杳叆望欲迷,絳雪繽紛落無數。
192
《隱者》 宋·胡仲弓
老去絕塵緣,人疑行地仙。
釜中惟煮石,囊里不儲錢。
寄跡茅三加隨身詩一編。
云山深處住,與鶴作忘年。
193
《書與士瞻上人十首》 宋·仇遠
末俗由來不貴儒,愚夫愚婦恣揶揄。
束書合向山林隱,絕跡莫登名利途。
膝下有孫貧亦樂,門前無債醉如泥。
咸平處士真堪羨,靜守梅花住里湖。
194
《官廨涼夕醉成》 宋·董嗣杲
湓江城里九江驛,今作分司主人宅。
我脫富池榷茶責,借住寬閒忘主客。
移栽廬山竹半百,障得西廂斜日赤。
西風搖影失半壁,夢覺只疑泥土窄。
196
《蟂磯》 宋·董嗣杲
蟂磯聳拔大江東,梟能害人時所惡。
或謂水沃石上來,以澆易蟂本無據。
前對三山削遙翠,左望邑廬如櫛布。
政和觀額頒寧淵,青墩月出寒沙暮。
197
《四仙韻》 元·馬鈺
丘仙通密。
隱跡*溪人不識。
通妙劉仙。
永住終南屏萬緣。
譚仙通正。
志在清貧修大定。
三髻山侗。
愿處環墻也放慵。
198
《辛巳歲晚上墳》 宋·陳藻
偶在空手出州城,薄月田園住福清。
晚得次男陪筆硯,秋隨舉子省墳塋。
過淮不擬成僧去,掛紙誰能接跡行。
多少隴頭無祭祀,此來猶喜剩余生。
199
《寄湛上人》 宋·釋智圓
幾年辭輦寺,擁衲住云林。
上國歸心絕,千峰去夢深。
殘經看雪卷,好句聽秋吟。
曾有尋高跡,禪房古木陰。
200
《試筆》 宋·釋智圓
城市居無分,山林住有緣。
語慚甘似薺,道貴直如弦。
兀兀吟終日,羸羸病過年。
靜招湖畔鶴,閑泛雪中船。
* 關于住跡的詩詞 描寫住跡的詩詞 帶有住跡的詩詞 包含住跡的古詩詞(22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