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住地的詩詞(800首)
781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兀兀默耕,天成地平。
一心無住住,萬像不生生。
起家空劫壺中句,借伴今時路上行。
攪叢林人七八處,今行而據;握拄杖子四十年,師坐而橫。
用之不敝,虛而不盈。
782
《報愿慧長老寫師像求贊》 宋·釋正覺
水秋而清,月寒而明。
萬機休罷,三際齊平。
塵消卻到法身住,幻起還從佛口生。
長天之覆,大地之擎。
諸祖與之同道,眾彙與之同行。
龜毛拂而握豎,兔角杖而膝橫。
更無一物借來底,招手憨僧作證成。
787
《偈頌一百六十首》 宋·釋宗杲
福城東有大長者,居福城東海嶼上。
於不思議塵劫中,承事供養無數佛。
善哉長者世希有,如優曇華時一現。
發啟廣大真實心,創無佛處阿蘭若。
788
《富樞密妙高堂》 宋·釋宗杲
妙高堂,隨所至。
榜未懸,落第二。
似猛焰,藏蚊蚋。
擬隨當,生妄計。
德云師,安有作。
在別峰,亦寬廓。
住佛地,何所吒。
我作銘,任圖度。
791
《緣識》 宋·宋太宗
妙手彈琴無向束,知之修煉五音足。
先辨浮沈有指歸,弦頭制度相催促。
左手抑揚禁淫邪,右手徘徊堪瞻矚。
法於天,象於地,
792
《緣識》 宋·宋太宗
道高人世禮周旋,語默如癡似不言。
洗滌要教心地靜,狐疑勿類水蓱翻。
經書立法盡修真理,歲月休防罷引援。
雅合無為深見識,陰陽去住捉寒暄。
793
《逍遙詠》 宋·宋太宗
求得真宗一,深知萬象清。
自然通感應,意外別長生。
學古身何措,輝華日瑩明。
誰窮天地理,去住兩無成。
794
《逍遙詠》 宋·宋太宗
道高人世禮周旋,語默如癡似不言。
冼滌要教心地靜,狐疑扔類水萍翻。
經書說盡修真理,歲月休防罷引援。
雅合無為深見識,陰陽去住促寒暄。
796
《贈向揚州》 宋·王洋
耐官丞相千載人,傳家愛國不愛身。
兒孫當使風流在,已許絕代夸殊倫。
其間淮上禮節帥,氣象直出追芳塵。
未論十世數眷屬,況是云幕椒房親。
797
《閑居言懷》 宋·薛嵎
老子從來不為名,放教心地到和平。
庭前草色知春近,窗外梅花終夜明。
紙帳夢回移月影,石溪流數失灘聲。
吟邊莫問紅塵事,只住茅茨亦自清。
798
《書嚴子陵釣臺》 宋·曾豐
周家刑不上大夫,法固不足禮有余。
有才畢愿進朝路,非老誰忍回田廬。
秦坑學士置勿道,漢嫚大臣視如奴。
逸民不出朝士去,前有兩生后二疏。
799
《游淡巖二首》 宋·曾豐
混沌誰將竅鑿穿,巨靈留巧與人傳。
坎中著腳疑無地,缺處回頭卻有天。
穴虎將風時出嘯,淵龍挾雨夜歸眠。
瑤臺瓊室人難住,佛未來時必是仙。
800
《袁生行贈袁孟逸》 明·王稚登
袁生袁生,爾何玩世愛學嚴君平。
藏名在卜肆,朝取撲滿錢,夕抱鴟夷醉,朱門招之謝弗往
,西寺東鄰留且住。
已將白象即心調,更借青蓮為法喻。
* 關于住地的詩詞 描寫住地的詩詞 帶有住地的詩詞 包含住地的古詩詞(80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