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伯跡的詩詞(234首)
201
《魯墟行》 宋·蘇泂
今茲水用事,檐雨四十日。
禱祈遍群望,魚解入家宅。
小民例煎迫,在在絕粒食。
圣人制邦國,休養覬生活。
202
《挽何南坡》 宋·王柏
刻苦工夫真實心,一言體用已全陳。
圣賢斷續三千載,伯仲漸摩八十春。
保護斯文勤且讓,作成吾黨敬而親。
我來不復瞻耆德,流水蒼煙跡已塵。
203
《次韻憫雨》 宋·衛宗武
百谷仰雨而蕃滋,乃穎乃苞乃成實。
鍤云方喜高下齊,大田俄報東南坼。
民窮至此噫亦甚,無年餓死其無日。
佛靈猶示致涓流,人力焉能施寸尺。
204
《送洵之越》 宋·陳著
有美一人來自東,與兒洵約西游同。
謂聞古越多勝跡,庶可洗眼開心胸。
窆石亭空思禹跡,飛翼樓高憶蠡功。
過司馬寓第,如見涑水叟。
205
《白水巖》 宋·蒲壽宬
泰山有積霤,坤媼乃善藏。
何時發靈秘,一脈流膏滂。
至仁及物意,后世疑濫觴。
螭蟠久懶臥,辟易離電光。
206
《游西巖》 宋·蒲壽宬
誰扇洪爐欲煮鐵,一寸如冰不曾熱。
歲寒心事梅花知,炭事如何與冰說。
西巖結屋煙作罩,斑斑不露如隱豹。
人生大欲剛斷除,靜處生涯乃仁樂。
207
《又題純陽洞》 宋·蒲壽宬
十里捫藤蘿,千崖插虛碧。
仰覺云漢低,俯見塵市窄。
小山走委蛇,遠水別支脈。
身騎鷦鷯枝,目眇大鵬翮。
208
《寄敬甫葉兄》 宋·華岳
歲欠丁卯秋,八月既生魄。
于時謫建安,脫去未有策。
忽睹星鳳光,慨然陪履舄。
自謂入閩建,閱人幾千百。
210
《贈黃藻二章》 宋·許月卿
參軍一夢到詞場,難弟想應瞻圣皇。
此去捷音來鼎鼎,向來諸老去堂堂。
馬頭雪絮天街玉,人跡板橋茅店霜。
君去世科傳伯氏,釣舟留我住嚴光。
211
《倪云林畫》 明·張羽
南枝有高士,乃在延陵東。
清時不肯仕,滅跡云林中。
拂石坐蘿月,弦琴寫松風。
焚香誦《黃庭》,望云送歸鴻。
213
《次林司戶清水巖韻》 宋·陳宓
禱雨當年百丈峰,森森夾徑聳修筇。
甘霖尚想四垂合,清境無因一到重。
仙伯遺縱參佛跡,王公新詠張軍容。
索詩尚及疏庸令,筳寸何堪擊鉅鐘。
214
《夫差伍員》 宋·陳普
載籍幾千年,相踵興亡跡。
何國非自取,一一有來歷。
亡必以失道,與必以有德。
有德無不興,不在防寇賊。
215
《挽蒼崖》 宋·陳普
自君綦跡絕茲邦,共訝君為采藥龐。
疾景更先伯淳一,佳兒獨欠郭公雙。
一經有托死何恨,兼善未酬心肯降。
淚滿平生師友事,山中幾度酒盈缸。
217
《西齋不寐三首》 宋·方回
寒近衣猶單,暑退扇已擲。
生世成何事,臥念夜嘆息。
四壁候蟲鳴,不啻千且百。
其鳴果何謂,霜□還復蟄。
218
《醉翁亭圖引為趙達夫作》 宋·方回
識本色人須本色,臭味論心不論跡。
青蓮居士浣花老,畫像有人能畫得。
非陳無己黃魯直,看畫題詩難落筆,醉翁萬代文章伯,中年偶墮滁陽謫。
219
《送趙子昂提調寫金經》 宋·方回
青藜夜照玉常直,外補已至二千石。
不合自以藝能累,天下善書今第一。
魏晉力命王略帖,摹臨有過無不及。
真行草外工篆隸,兼有與可伯時癖。
220
《贈壽昌墨客葉實甫》 宋·方回
古人削竹以為筆,木板為方竹為策。
其字科斗或鳥跡,或篆或籀煤傅漆。
未有今人所謂墨,晉發汲冢尚可識。
地中間獲鐘鼎刻,文為之具未為極。
* 關于伯跡的詩詞 描寫伯跡的詩詞 帶有伯跡的詩詞 包含伯跡的古詩詞(23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