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傳催的詩詞(415首)

    101 《西平樂(廣陵送王資政正仲赴闕)》 宋·晁補之

    鳳詔傳來絳闕,當寧思賢輔。
    淮海甘棠惠花,霖雨商巖吉夢,熊虎周郊舊卜。
    千秋盛際,催促朝天歸去。
    動離緒。

    102 《臨江仙(十一月二十四日同王幼安、洪思誠過曾存之園亭)》 宋·葉夢得

    學士園林人不到,傳聲欲問江梅。
    曲闌清淺小池臺。
    已知春意近,為我著詩催。
    急管行觴圍舞袖,故人坐上三臺。
    幼安與存之少相從。
    此歡此宴固難陪。
    不辭同二老,倒載習池回。

    103 《沙塞子(大悲、再作)》 宋·朱敦儒

    蠻徑尋春春早,千點雪,已飛梅。
    席地插花傳酒、日西催。
    莫作楚囚相泣,傾銀漢,洗瑤池。
    看盡人間桃李、拂衣歸。

    104 《鷓鴣天(和劉長孺有贈)》 宋·周紫芝

    裊裊云梳曉髻堆。
    涓涓秋凈眼波回。
    舊家十二峰前住,偶為襄王下楚臺。
    閑院靜,小桃開。
    劉郎前度幾回來。
    東風易得行云散,花里傳觴莫謾催。

    105 《綠頭鴨(次韻陳季明)》 宋·張綱

    愛家山。
    坐來心與云閑。
    念平生、功名有志,暮年多病知難。
    眷簪纓、未容引去,奈猿鶴、久已催還。

    106 《鳳棲梧(安人生日·五之一)》 宋·張綱

    五日小春休屈指。
    花發西軒,早已傳春意。
    應為高堂催燕喜。
    一枝得得來呈瑞。
    綺席初開云幕邃。
    蘭蕙騰芳,人生蓬壺里。
    壽酒滿斟那惜醉。
    錦囊行拜恩封貴。

    107 《好事近》 宋·蔡伸

    十幅健帆風,天意巧催行客。
    極目五湖云浪,泛滿空秋色。
    玉人應怪誤佳期,凝恨正脈脈。
    錦鱗為傳尺素,報蘭舟消息。

    宋詞三百首宋詞精選記夢離別

    108 《念奴嬌(坐上次王伯開韻)》 宋·李彌遜

    風簾弄影,正閑堂永晝,香銷人寂。
    軋軋鄰機芳思亂,愁入回文新織。
    燕蹴巢泥,鶯喧庭柳,好夢無蹤跡。
    那堪春事,背人何計留得。

    109 《青玉案(筠翁生朝)》 宋·張元干

    水芝香遠搖紅影。
    泛瑞靄、橫山頂。
    縹緲笙歌云不定。
    玉鉤斜掛,素蟾初滿,醉愜浮瓜冷。
    庭蘭戲彩傳金鼎。
    小袖青衫更輝映。
    誰道筠溪歸計近。
    秋風催去,鳳池難老,長把中書印。

    110 《杏花天慢(杏花)》 宋·曹勛

    桃蕊初謝,雙燕來后,枝上嫩苞時節。
    絳萼滋浩露,照曉景、裁翦冰綃禁格。
    煙傳靚質。
    似淡拂、妝成香頰。

    111 《清平樂》 宋·曹勛

    春前別后。
    常是雙眉皺。
    生怕鶯聲催殘漏。
    夢破閑衾堆繡。
    又還玉露金風。
    秋聲先到房櫳。
    川上不傳尺素,云間猶望飛鴻。

    112 《采蓮舞》 宋·史浩

    清奏當筵,治世之音安以樂。
    霞舒絳彩,玉照鉛華。
    玲瓏環佩之聲,綽約神仙之伍。
    朝回金闕,宴集瑤池。

    113 《喜遷鶯(癸酉歲元宵與紹興守曹景游)》 宋·史浩

    征鴻回北。
    正雪洗燒痕,千巖勻綠。
    魚縱新漪,梅繁斷岸,春到鑒湖一曲。
    滿城繡簾珠幌,暖響聒天絲竹。

    114 《念奴嬌(余年十八寓符離,臨行,作此詞)》 宋·曾覿

    媚容素態,比群花、贏了風流顏色。
    昵枕低幃銷受得,□□輕憐深惜。
    怎望如今,瓶沈簪折,驀地成疏隔。
    □□夕雨,甚時重見蹤跡。

    115 《玉樓春》 宋·毛幵

    曲房小院匆匆過。
    急鼓疏鐘催又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
    金瓶落井翻相誤。
    可惜馨香隨手故。
    錦囊空有斷腸書,彩筆不傳長恨句。

    宋詞三百首婉約寫景感嘆離愁

    116 《南柯子(廣德道中遇重午)》 宋·韓元吉

    野杏摶枝熟,戎葵抱葉開。
    村村簫鼓畫船回。
    客里不知時節、又相催。
    角黍堆冰碗,兵符點翠釵。
    去年今日共傳杯。
    應捻榴花獨立、望歸來。

    117 《瑞鶴仙(張四益生日)》 宋·王千秋

    夷吾在江左。
    罄氈裘俱_,笑清邊瑣。
    遺民冀巾裹。
    個規模欲繼,外人誰可。

    118 《臨江仙(呈湘川使君丁郎中仲京)》 宋·姚述堯

    佳節喜逢長久日,魏文帝《與鐘繇書》曰:“九月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
    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是月律中無射,言群木庶草無有射地而生,惟菊紛然獨榮。
    非夫含乾坤之淳和,體芬芳之淑氣,孰能如此。

    119 《鷓鴣天(薛公肅家席上作·七之七)》 宋·陸游

    南浦舟中兩玉人。
    誰知重見楚江濱。
    憑教后苑紅牙版,引上西川綠錦茵。
    才淺笑,卻輕顰。
    淡黃楊柳又催春。
    情知言語難傳恨,不似琵琶道得真。

    120 《鷓鴣天(同前)》 宋·趙磻老

    堂上年時見燭花。
    青氈還入舊時家。
    芝函瑞色回春早,綠野東風轉歲華。
    催召傳,穩鋪沙。
    罍尊今日棗如瓜。
    誕辰更接傳柑宴,蓮炬通宵喚草麻。

    * 關于傳催的詩詞 描寫傳催的詩詞 帶有傳催的詩詞 包含傳催的古詩詞(41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