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休誦的詩詞(119首)

    21 《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 唐·白居易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
    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順山。
    去山四五里,先聞水潺湲。
    自茲舍車馬,始涉藍溪灣。

    22 《寄懷華陽道士》 唐·陸龜蒙

    華陽門外五芝生,餐罷愁君入杳冥。
    遙夜獨棲還有夢,昔年相見便忘形。
    為分科斗親鉛槧,與說蜉蝣坐竹欞。

    23 《復留侯從效問南漢劉巖改名龑字音義》 唐·詹敦仁

    伏羲初畫卦,蒼氏乃制字。
    點畫有偏旁,陰陽貴協比。
    古者不嫌名,周公始稱諱。
    始諱猶未酷,后習轉多忌。

    24 《絕句》 唐·呂巖

    捉得金晶固命基,日魂東畔月華西。
    于中煉就長生藥,服了還同天地齊。
    莫怪瑤池消息稀,只緣塵事隔天機。
    若人尋得水中火,有一黃童上太微。

    25 《詠懷八十二首》 魏晉·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抒情

    26 《沁園春》 宋·朱敦儒

    七十衰翁,告老歸來,放懷縱心。
    念聚星高宴,圍紅盛集,如何著得,華發陳人。
    勉意追隨,強顏陪奉,費力勞神恐未真。
    君休怪,近頻辭雅會,不是無情。

    宋詞三百首寫景傷春怨別撫今憶昔

    27 《水龍吟(九日次前韻)》 宋·袁去華

    漢江流入蒼煙,戍樓吊古臨無地。
    清霜初肅,鷹揚隼擊,青霄凌厲。
    新雁聲中,夕陽影里,千崖秋氣。
    念東籬采菊,龍山落帽,風流在、尚堪繼。

    28 《西江月》 宋·辛棄疾

    粉面都成醉夢,霜髯能幾春秋。
    來時誦我伴牢愁。
    一見尊前似舊。
    詩在陰何側畔,字居羅趙前頭。
    錦囊來往幾時休。
    已遣蛾眉等候。

    離別相思

    29 《樂語》 宋·王義山

    ◎壽崇節致語隆興府
    萬年介壽,星辰拱文母之尊;四海蒙恩,雨露寵周臣之宴。
    頌聲交作,協氣橫流。
    與天同心,為民立命。

    30 《探芳信(菊)》 宋·蔣捷

    翠吟悄。
    似有人黃裳,孤佇埃表。
    漸老侵芳歲,識君恨不早。
    料應陶令吟魂在,凝此秋香妙。

    31 《漁家傲》 宋·可旻

    誦持。
    休縱心猿馳意馬。
    牢將系念繩頭把。
    說破十疑因智者。
    爭傳寫。
    廬山又結蓮華社。
    十八大賢居會下。
    功成五色云西駕。
    諸上善人都在那。
    相迎迓。
    聚頭只說無生話。

    32 《與于襄陽書》 唐·韓愈

    七月三日,將仕郎、守國子四門博士韓愈,謹奉書尚書閣下。
    士之能享大名、顯當世者,莫不有先達之士、負天下之望者為之前焉。
    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進之士、負天下之望者,為之后焉。
    莫為之前,雖美而不彰;莫為之后,雖盛而不傳。

    古文觀止書信議論用人

    33 《東都賦》 兩漢·班固

    東都主人喟然而嘆曰:“痛乎風俗之移人也。
    子實秦人,矜夸館室,保界河山,信識昭、襄而知始皇矣,烏睹大漢之云為乎?夫大漢之開元也,奮布衣以登皇位,由數期而創萬代,蓋六籍所不能談,前圣靡得言焉當此之時,功有橫而當天,討有逆而順民。
    故婁敬度勢而獻其說,蕭公權宜而拓其制。
    時豈泰而安之哉,計不得以已也。

    敘事議論

    34 《益州夫子廟碑》 唐·王勃

    述夫帝車南指,遁七曜於中階;華蓋西臨,藏五?於太甲。
    雖復星辰蕩越,三元之軌躅可尋;雷雨沸騰,六氣之經綸有序。
    然則撫銅渾而觀變化,則萬象之動不足多也;握瑤鏡而臨事業,則萬機之湊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龜龍不能謝鱗介之尊;器有所歸,江漢不能竊朝宗之柄。

    35 《益州夫子廟碑》 唐·王勃

    述夫帝車南指,遁七曜於中階;華蓋西臨,藏五?於太甲。
    雖復星辰蕩越,三元之軌躅可尋;雷雨沸騰,六氣之經綸有序。
    然則撫銅渾而觀變化,則萬象之動不足多也;握瑤鏡而臨事業,則萬機之湊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龜龍不能謝鱗介之尊;器有所歸,江漢不能竊朝宗之柄。

    36 《經史閣四言詩》 未知·張衡

    玄黃氤氳,混沌未死。
    道隱冥默,文郁雕跂。
    蚩蚩熙熙。
    結繩而治。

    37 《寄丘令》 明·林鴻

    海國民俗古,清朝民物閑。
    況茲得良牧,理人弦誦間。
    吏散日已夕,云歸鳥隨還。
    高齋蔭嘉樹,橫琴對遠山。
    伊余安蹇劣,歸休謝朝班。
    出處雖異途,云林近怡顏。
    茲焉仰高風,望望心所攀。

    38 《大慈寺》 宋·葉清臣

    佛隴光沉茂草平,樹林猶作誦經聲。
    一心三觀休分別,秋靜山高海月明。

    39 《沁園春 贈鄭伯洪 強村叢書用大典藥房樵唱本》 元·吳景奎

    谷□仙田,瑤草誰栽,山中子真。
    向紫霞洞里,鑿開丹室,素華臺上,瞻望飆輪。
    王子吹笙,洪崖握手,爛醉桃花萬樹春。
    都休問、蓬萊清淺,天地氤氳。

    40 《答卜元嗣詩》 兩漢·蔡邕

    斌斌碩人。
    貽我以文。
    辱此休辭。
    非余所希。
    敢不酬答。
    賦誦以歸。

    * 關于休誦的詩詞 描寫休誦的詩詞 帶有休誦的詩詞 包含休誦的古詩詞(11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