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往來非不款,何山道場況非遠。如何著腳竟無緣,孤我平生看山眼。劉郎生長在溪山,吸光飲綠歲月閑。不惟人作晉宋樣,更覺詩參簡遠間。
丈夫為世用,釣筑辭巖溪。不用身徇道,固可卷而攜。侃侃紫陽翁,不踐桃李蹊。淳熙用不終,歸途此留題。
諸子皆文士,仍傳驥絕群。連床思聽雨,拄笏漫看云。病有交游念,書無歲月勤。扁舟問歸路,應見老參軍。
瓜洲渡口山如浪,揚子橋頭水似云。夾岸芙蕖紅旖旎,滿汀楊柳綠紛紜。一杯酒向今朝別,萬里船從此地分。他日重來須艤棹,莫教驚散白鷗群。
我嘗為吳客,家亦有吳婢。忽驚韓夫子,來遺越鄉味。與官官不識,問儂儂不記。雖然苦病癰,饒吻未能忌。
我行過苕水,公疾臥漳濱。底處書傳雁,如聞藥有神。作詩應更老,比舊想增貧。坐與江山隔,何緣杖履頻。
夏木陰陰翠竹疏,相攜蕭寺饌伊蒲。他年細味禪房句,便是香山六老圖。
龜齡昔禱五龍調,曰雨而雨若有期。我無能為此云役,云螭何事不相違。
冬日晴且暖,林塘思凈居。往興都未盡,遂經韓氏廬。韓氏兄弟賢,各各趨義涂。吾儕與之游,何異田蘇俱。
孤石巉巖出紫煙,云根遺墨尚依然。文章豈在龜疇下,形質還存鳥跡前。汲冢秋風思汗簡,魯堂春雨掞韋編。郎君歸去和鳴后,織作機中錦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