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笑在巖廊,人人盡所長。儀形見山立,文字動星光。日運丹青筆,時看赤白囊。佇聞戎馬息,入賀領鴛行。
昔年內署振雄詞,今日東都結去思。宮女猶傳洞簫賦,國人先詠袞衣詩。華星卻復文昌位,別鶴重歸太乙池。想到金閨待通籍,一時驚喜見風儀。
天下咽喉今大寧,軍城喜氣徹青冥。庭前劍戟朝迎日,筆底文章夜應星。三省壁中題姓字,萬人頭上見儀形。汴州忽復承平事,正月看燈戶不扃。
送別寫人品質
古釵墮井無顏色,百尺泥中今復得。鳳凰宛轉有古儀,欲為首飾不稱時。女伴傳看不知主,羅袖拂拭生光輝。蘭膏已盡股半折,雕文刻樣無年月。雖離井底入匣中,不用還與墜時同。
與子骨肉親,愿言長相隨。況離父母傍,從我學書詩。同在道路間,講論亦未虧。為文于我前,日夕生光儀。
詠古抒懷懷才不遇憤懣
天生圣明君,必資忠賢臣。舜禹竭股肱,共佐堯為君。四載成地理,七政齊天文。階下蓂莢生,琴上南風薰。
不改延洪祚,因成揖讓朝。謳歌同戴啟,遏密共思堯。雨露施恩廣,梯航會葬遙。號弓那獨切,曾感昔年招。
秋天相思思歸憂國憂民
燕姞貽天夢,梁王盡孝思。雖從魏詔葬,得用漢藩儀。曙月殘光斂,寒簫度曲遲。平生奉恩地,哀挽欲何之。
昔歲俱充賦,同年遇有司。八人稱迥拔,兩郡濫相知。逸驥初翻步,鞲鷹暫脫羈。遠途憂地窄,高視覺天卑。
典故隱居生活
我病方吟越,君行已過湖。去應緣直道,哭不為窮途。亞竹寒驚牖,空堂夜向隅。暗魂思背燭,危夢怯乘桴。
鄭驛騎翩翩,丘門子弟賢。文翁開學日,正禮騁途年。駿骨黃金買,英髦絳帳延。趨風皆蹀足,侍坐各差肩。
有鳥有鳥名老鴟,鴟張貪很老不衰。似鷹指爪唯攫肉,戾天羽翮徒翰飛。朝偷暮竊恣昏飽,后顧前瞻高樹枝。
思鄉
二王后,彼何人,介公酅公為國賓,周武隋文之子孫。古人有言天下者,非是一人之天下。周亡天下傳于隋,隋人失之唐得之。
憶在貞元歲,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肺腑都無隔,形骸兩不羈。疏狂屬年少,閑散為官卑。
南去經三楚,東來過五湖。山頭看候館,水面問征途。地遠窮江界,天低極海隅。飄零同落葉,浩蕩似乘桴。
執象宗玄祖,貽謀啟孝孫。文高柏梁殿,禮薄霸陵原。宮仗辭天闕,朝儀出國門。生成不可報,二十七年恩。
客有東征者,夷門一落帆。二年方得到,五日未為淹。在浚旌重葺,游梁館更添。心因好善樂,貌為禮賢謙。
御宇恢皇化,傳家葉至公。華夷臣妾內,堯舜弟兄中。制度移民俗,文章變國風。開成與貞觀,實錄事多同。
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