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以致師的詩詞(157首)

    21 《同微之贈別郭虛舟煉師五十韻》 唐·白居易

    我為江司馬,君為荊判司。
    俱當愁悴日,始識虛舟師。
    師年三十馀,白皙好容儀。
    專心在鉛汞,馀力工琴棋。

    22 《圣政紀頌》 唐·來鵠

    三皇不書,五帝不紀。
    有圣有神,風銷日已。
    何教何師,生來死止。

    23 《觀孔義甫與謝致仕詩有感》 宋·鄭俠

    人生足清閑,天下第一福。
    惜哉聲與利,舉世方逐逐。
    君子耀軒裳。
    小人腴口腹。

    24 《秋夜與子充論文退而賦詩一首因簡子充并寄胡》 明·宋濂

    太虛之氣隨物形,天聲地聲由此生。
    小或簸蕩吼河海,大將觸搏流風霆。
    天輪膠戾神鬼戰,地軸挺拔蛟龍爭。
    圈臼洼污各異奏,彯沙礜石咸齊鳴。

    25 《戲酬正夫》 宋·鄭獬

    汪子怪我不作詩,意欲窘我荒唐辭。
    自顧拙兵苦頓弱,安敢犯子之鼓鼙。
    子之文章既勁敏,屢從大敵相摩治。
    左立風后右立牧,黃帝秉鉞來指麾。

    26 《綿竹大中祥符寺通悟圣師所創寺前老柏系師手》 宋·程公許

    六豐年前事異哉,二龍委骨致環材。
    雖然懸識識興廢,要以無心為去來。
    寺里塔模天竺樣,門前柏是圣師栽。
    若將雁嶺較喧寂,寂定光中定咍。

    27 《史太師入覲賜帶以不知官高卑玉帶懸金魚為韻》 宋·釋寶曇

    何年倦霖雨,言田亦公心。
    一犁不入土,無因致千金。

    28 《前以詩答韓三子華後得其簡因敘下情》 宋·梅堯臣

    前者報君詩,妄說良有以。
    昔予在京師,多為人所詆。
    短章然無工,實未甘藝比。
    因君有過褒,聊且發憤悱。

    29 《道士王元之以詩為贈多見哀勉因以古詩為答》 宋·王令

    利劍不刺鼠,大釣不聯鮞。
    天昏白日沉,劍決浮云披。
    地蕩海水搖,釣引九鯨縻。
    固其用不常,安得易用為。

    30 《雷逸老以仿石鼓文見遺因呈祭酒吳公》 宋·梅堯臣

    石鼓作自周宣王,宣王發憤搜岐陽。
    我車我馬攻既良,射夫其同弓矢張。
    舫舟又漁縛鱮魴,何以貫之維柳楊。
    從官執筆言成辛,書在鼓腰鐫刻臧。

    31 《四川茶馬牛寶章修揚子墨池以書索題詠》 宋·魏了翁

    子云一去千余載,惟有成都墨池在,草玄此地是邪非,玄文今在人誰知。
    雖逃劉歆醬瓿阸,鼠壤蛛窠蠹魚宅。
    豈無學者工探求,不譏僭圣幾殘余贅肬。

    32 《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筆古體》 宋·方回

    我年三十四,鄂漢脫戰場。
    四月扁舟東,生汝于建康。
    九載鶴山門,靜翁還鵷行。
    實為舊主人,別意殊徊徨。

    33 《有薦胡仁叔歷陽令者仁叔以詩送知已暇日楊德》 宋·王之道

    四海皆兄弟,三界是道場。
    果且無彼我,安用分封疆。
    胡公歷陽來,氣焰何可當。
    威嚴走邸吏,不露太守章。

    34 《仆持節朔庭自燕山向北部落以三分為率南人居》 宋·曹勛

    妾在靖康初,胡塵蒙京師。
    城陷撞軍入,掠去隨故和。
    忽聞南使過,羞頂羖羊皮。
    立向最高處,圖見漢官儀。
    數日望回騎,薦致臨風悲。

    35 《送陸放翁赴落致仕修史之命》 宋·蘇泂

    先生天下名,有耳誰不知。
    區區以蠡測,于海徒贅辭。
    弟子事先生,丱角以至斯。
    文章起嬰慕,德行隨蕭規。

    36 《和微之詩二十三首·和朝回與王煉師游南山下》 唐·白居易

    藹藹春景馀,峨峨夏云初。
    躞蹀退朝騎,飄飖隨風裾。
    晨從四丞相,入拜白玉除。
    暮與一道士,出尋青溪居。

    37 《和朝回與王煉師游南山下》 唐·白居易

    藹藹春景余,峨峨夏云初。
    躞蹀退朝騎,飄搖隨風裾。
    晨從四丞相,入拜白玉除。
    暮與一道士,山尋青溪居。

    38 《答緣概師見示草書千字文并名公所贈詩序》 宋·李覯

    佛繇西域漸中土,欲使群心皆鼓舞。
    若顓梵語及胡書,昧者雖從明孰與。
    其徒往往多材能,暗結時賢為外助。
    遠公自昔來廬山,夸逞蓮花邀社侶。

    39 《河復(并敘)》 宋·蘇軾

    熙寧十年秋,河決澶淵,注鉅野,入淮泗。
    自澶、魏以北皆絕流,而濟、楚大被其害,彭門城下水二丈八尺,七十余日不退,吏民疲于守御。
    十月十三日,澶州大風終日,既止,而河流一枝已復故道,聞之喜甚,庶幾可塞乎。
    乃作《河復》詩,歌之道路,以致民愿而迎神休,蓋守土者之志也。

    40 《山間錄拙作求教葺芷俚語將命笑擲幸甚》 宋·鄭清之

    老我愧不學,無以祛六蔽。
    短綆赴修汲,深淺忘厲揭。
    每逢撲凸篇,如對葛答謎。
    敵壘或致師,何以御柴曳。

    * 關于以致師的詩詞 描寫以致師的詩詞 帶有以致師的詩詞 包含以致師的古詩詞(15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