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從跡的詩詞(989首)

    861 《禱富沙》 宋·華岳

    十年蹤跡淖泥沙,為炷靈香禱富沙。
    萬里無由詣霜闕,一書聊欲為星槎。
    解驂許我來齊晏,釋縛從君問左車。
    他日橫飛上麟閣,行祠當為建京華。

    862 《清老畫雙溪壁以詩謝之》 宋·王炎

    老夫哦詩聳兩肩,落筆不停稱腹稿。
    緣詩寫出無聲句,畫史追之誰得到。
    為予壁上留真跡,水墨纖穠任揮掃。
    石根竹樹極蕭森,中著羽蟲疑叫噪。

    863 《夜半聞雨再用前韻》 宋·王炎

    轆轤百尺汲無水,映日四山云不起。
    朱轓浪說勸農桑,衣食何從可甘美。
    禱而得雨不苦旱,竊疑此殆偶然爾。
    夜半潺潺檐溜鳴,孤枕夢回心失喜。

    864 《又和寄光山徐員外》 唐·徐鉉

    早年南國日追隨,冠劍日熒佩陸離。
    匪石心誠徒自許,浮云蹤跡信難知。
    官閑從飲扶頭酒,地僻誰同敵手棋。
    門館舊恩今更重,高齋遙枉謝公詩。

    865 《賦得泰伯廟送倪元鎮》 明·袁凱

    剪商肇基跡,傳季思逮圣。
    兄弟逃荊蠻,讓德一何盛。
    千家聿來從,勾吳始開境。
    遙遙至裔孫,欲大心逾騁。

    866 《題葛洪移家圖》 明·袁凱

    當時司馬衷,愚呆回不慧。
    牝雞肆淫虐,骨肉互吞噬。
    淵聰乘時起,諸夏受其敝。
    瑯琊遂東來,單弱何由濟。

    867 《老夫(五首)》 明·袁凱

    老夫避兵東海頭,海風吹衣夜颼颼。
    黃蒿斷岸少人跡,饑鳶無食聲啾啾。
    狐貍向人呼姓名,兩腳直立當前行。
    自信從來膽力壯,此日對之魂欲喪。

    868 《題新刊聆風簃詩集》 當代·錢鐘書

    良家十郡鬼猶雄,頸血難償竟試鋒。
    失足真遺千古恨,低頭應愧九原逢。
    能高蹤跡常嫌近,性毒文章不掩工。
    細與論詩一樽酒,荒阡何處酹無從。

    869 《過曹氏墳庵在灊皖間蜀僧修靜自天柱退居于此》 宋·宋庠

    山郭屏仆從,取徑問樵牧。
    短松新被岡,青嶂遠遮屋。
    雞犬無四鄰,日月自兩轂。
    阿師厭機緣,脫跡謝塵俗。

    870 《隆中次吳襄陽韻二首》 宋·項安世

    葛公未易談,佳處當自曉。
    輕身托人生,歲晚那得保。
    哀哉楊德祖,所恨機太早。
    文若豈不遲,萬變要難了。

    871 《送程道輝之廣濟》 宋·項安世

    昂昂天馬駒,志豈甘伏櫪。
    虓虓巖下虎,平生肯求食。
    可憐百鍊鋼,繞指化為席。
    丈夫有不遇,此事今猶昔。

    872 《送鄭向書罷師歸福州》 宋·項安世

    共惟漢從官,三仕屈吾指。
    前輩有鄭公,后來王趙耳。
    更生初去國,玉色欣共理。
    我時見一葉,已識秋風起。

    873 《夔州永安宮詞》 宋·項安世

    許昌門外驅霆靂,玉筋驚拋夜無跡。
    五花驕馬云作蹄,飛渡檀溪人未識。
    大隄八月陰風起,葉落花黃心欲死。
    山枯石裂見蒼龍,三十六鱗才赴水。

    874 《崇山圖七賢詩》 宋·張嵲

    短壑長松經始余,次山無往不從吾。
    便應掃盡陳蹤跡,摹作三溪少隱圖。

    875 《送別》 宋·張嵲

    歲晚多烈風,鴻雁號廣澤。
    寒日行天邊,及茲送歸客。
    余生足暌異,不作兒女色。
    此夕復何夕,傷離重悽惻。

    876 《入峽詩》 宋·張嵲

    微王大峽何崢嶸,疊嶂層巒礙飛鳥。
    石壁排空何可鑿,拽云蒸霧無昏曉。
    凝思天地始胚胎,清川一道何從來。
    聯峰既非巨靈擘,絕岸不聞神禹開。

    877 《紹興圣孝感通詩》 宋·張嵲

    宋有天下,逮乎八世。
    猛敵橫生,侵欲不忌。
    堯湯水旱,文景菑異。
    數則使然,豈人攸墍。

    878 《作南塘記郡守沈持要以詩來謝次韻奉酬》 宋·陳傅良

    周公作雅頌,退然在豳風。
    功成貴無跡,名大謗亦叢。
    彼人自標置,刻畫豈不工。
    君看榛莽間,斷碑臥頹墉。

    879 《次德修仙巖韻》 宋·陳傅良

    我家仙巖人跡稀,客從何來此何時。
    岷山之陽適海嶠,萬里欲寫心精微。
    瀑泉自雨一丘壑,有龍蟄不隨群飛。
    病樵弛檐渴猿喜,雖未作霖良已奇。

    880 《連屋》 宋·章甫

    十年誦公詩,正自識孫楚。
    一日從公游,如入圖書府。
    登門跡已熟,入室心相予。
    及觀連屋處,益知用意苦。

    * 關于從跡的詩詞 描寫從跡的詩詞 帶有從跡的詩詞 包含從跡的古詩詞(989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