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從跡的詩詞(989首)
441
《誡兒侄八百字》 宋·范質
去上初釋褐,一命列蓬丘。
青袍春草色,白紵棄如仇。
適會龍飛慶,王澤天下流。
爾得六品階,無乃太為優。
442
《碧玉千峰》 宋·方來
武夷溯伊洛,源自無極翁。
壁彼漳江流,洋洋滄海通。
東萊得家傳,南軒從五峰。
勿疑轍跡殊,三賢歸趣同。
443
《浮碇岡》 宋·傅烈
洪水未必能流山,別島安得居人間。
扶桑夜半光吐焰,銅龍白晝飛塵寰。
初聞其事驚且異,傳言豈或流千蠻。
試將圖牒為考訂,山中記載皆班班。
444
《幽化院》 宋·龔茂良
晝寢招提最上頭,饑禽亡賴故喧啾。
嶺云西去欲成暮,山雨北來渾似秋。
婉娩如今真是夢,經從似舊絕堪愁。
昔年陳跡雞窗下,日落鐘鳴山更幽。
445
《陸象山先生墓》 宋·郭波
大道久荊榛,歧路苦未并。
博約豈不賢,末學恣馳騁。
口耳謾紛紜,徒知響與影。
吾心自神明,一掬涵萬境。
446
《春日奉和馬景山》 宋·郭昭度
春來無事不芳辰,尊酒流連動涉旬。
三徑每從羊仲賞,諸侯誰念馬卿貧。
藏名祗許漁樵識,混跡從教鹿豕親。
老去心情常在埜,摩娑雙眼看垂綸。
447
《大華山》 宋·何異
地靈推寶蓋,奇崛跨三州。
帝座聯樞極,星躔值斗牛。
江南夸絕勝,仙伯揖浮邱。
舊觀依山腳,崇壇冠嶺頭。
448
《洞霄紀游》 宋·胡榘
洞霄真境逾前聞,青山九鎖仙塵分。
先皇登臨既冠絕,宰輔典領仍繽紛。
邇來煙霞全屬□,五洞交扃無不鎖。
羽人談笑許卜鄰,群從追隨清作火。
450
《詠華林書院》 宋·黃夷簡
桐軒瀟灑遠塵機,伯始英風世不衰。
千畝自封輕渭叟,五經同拜重宣尼。
衣無常主門多義,倉有余糧俗共熙。
仁智眼前從所樂,利名身外更何思。
451
《初行山》 宋·晃詠之
靄靄初蒸云,落落欲墜石。
山深多晚花,照水自紅碧。
漁艇入煙小,松竹凌煙直。
西風漾碧波,扁舟恣崎側。
452
《磨崖碑》 宋·江瓊
元水部磨崖碑,為唐中興作也。
唐事已矣,而碑崖□□獨存。
本朝諸賢相與題詠,如張宛邱時有游人打碑賣之句。
□古一言□□□□□不已。
454
《改之下第賦贈》 宋·李大力
劉郎氣豪酒豪詩更豪,乃肯折節作賦遺恨無纖毫。
詩雄賦老不入世俗眼,仰空大叫索酒歌離騷。
劉郎新詩今莫敵,挑戰梅社無遺力。
果然桃杏一山開,龍馬行天曉無跡。
455
《送吳將軍元瑜》 宋·李芬
秦皇寤寐茅盈語,銳意長生欲輕舉。
徐福藥就仙骨成,云海茫茫但延佇。
東西日月秋復春,海變桑田更幾人。
忽思重看舊寰宇,驂鸞直下江淮濱。
456
《游洞霄》 宋·李彙
至真方域古今傳,琳館興從漢武年。
石作雙門何突兀,山為九鎖自回環。
仙人隱跡留中路,處士靈壇閟遠巔。
甘潔三泉齊涌地,崢嶸一柱獨擎天。
457
《送僧歸護國寺》 宋·李及
高跡寧留得,禪心萬法空。
來從丹闕下,去返赤城中。
入舫袈裟月,穿林錫杖風。
何時結香社,宴寂與師同。
459
《游臺感興古風》 宋·李師圣
梵書五頂清涼府,冬冰夏雪風炎暑。
我來七月秋正寒,何況蕭蕭巖谷雨。
偶爾云開煦氣生,溶溶滿目煙光聚。
真容古基鷲峰寺,高山之麓雄今古。
460
《伏羲洞》 宋·劉邊
一水之玄去復歸,眾峰向背儼相持。
天荒地老無從問,鬼刻神劖未解奇。
丹嶂漫留仙幻跡,白云仍似太初時。
欲窮畫底羲皇意,一束靈蓍萬古知。
* 關于從跡的詩詞 描寫從跡的詩詞 帶有從跡的詩詞 包含從跡的古詩詞(98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