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仁形的詩詞(181首)

    141 《奉和御製墨歌》 宋·夏竦

    昔造圖書兮紀方志,鉛黃丹漆兮初為貴。
    后世增華兮邁昔賢,松煙布色兮明且妍。
    一枝均賜官儀備,九子分形吉禮全。
    寫功詠德盈緗帙,體物緣情遍綺箋。

    142 《田不伐玉磬歌》 宋·吳則禮

    田侯玉磬何瑰奇,吳子見之俄朵頤。
    宣王石鼓氣忽喪,摩挲篆刻還嗟咨。
    作止休論惟柷敔,曾窺兩階舞干羽。
    常臨罍洗薦清廟,獲邇天球親簋簠。

    143 《次韻程安撫蟹二首》 宋·陳造

    物生不學螭蟠泥,禍及乃諉造化兒。
    良材厚味庸自保,熊斃以掌豹以皮。
    雄戟介甲亦壯矣,乘流未可聽所之。
    托身要是鯤鵬宅,不然借穴羽家池。

    144 《餞寄定海交代》 宋·陳造

    縣尹古子男,今不一錢直。
    低摧奉簡書,偵伺常屏息。
    白簡與按間,歲月供彈劾。
    當路雖所懼,奸民巧狙擊。

    145 《再和》 宋·馮時行

    人言不飲酒,神形不相親。
    我云不游山,足攣不可伸。
    徑須向泉石,抖擻人我塵。
    況復山林姿,豈類軒冕人。

    146 《和楊子土牛之什》 宋·李石

    陌上花開又一春,起來酒伴覓南鄰。
    煙霞笑我雖成疾,霜雪于君恐不仁。
    柏葉殊思金馬舊,柳枝偏向土牛新。
    相忘已約形骸外,老守先能墮醉巾。

    147 《虱嘆》 宋·李流謙

    得生固么陋,宅體仍穢卑。
    巢穴我襟裾,食飲吾膚肌。
    毒比蚤蚊熾,類兼蚋蟻微。
    陰幽巧相傳,不知來何時。

    148 《林和叔侍郎龜潭莊》 宋·樓鑰

    頃年曾記游花谿,宗樞潭府谿之湄。
    徘徊其上嘆秀爽,宜有英才瑞明時。
    巖巖林公天與奇,勁氣不為金石移。
    少以六義鳴上庠,游宦所至英聲馳。

    149 《適齋示池水大篇效元白體相答》 宋·樓鑰

    適齋一片心,它人難與比。
    少時發此念,樂施到莫齒。
    婚姻成者眾,葬埋不知幾。
    義氣追古人,仁風動桑梓。

    150 《壽岳陽林倅》 宋·廖行之

    南風舞山木,幾日天好晴。
    驟雨洗空翠,當暑氣倏清。
    湖光散瀰{左氵右淼},宇鑒浮青冥,魚龍戲吹浪,草木搖芳馨。

    151 《代壽安宣相》 宋·程公許

    帝佑炎圖保中光,風云嘉會契千齡。
    石田旱嘆須膏澤,蟄戶隊凝聳震霆。
    審象巖間同說命,絕韋圣處見義經。
    立談解使梟羹爛,余事能空兔窟腥。

    152 《謝世詩》 宋·吳潛

    伶仃七十翁,間關四千里。
    縱非煙瘴窟,自無逃生理。
    去年三伏中,葉舟遡梅水。
    燥風扇烈日,熱喘乘毒氣。

    153 《過新灘作出峽行》 宋·李曾伯

    蜀道登天難,尤難泝流入。
    自峽上夔渝,江險灘節密。
    前年沖寒來,水落且石出。
    寄命竹一縷,寸挽退或尺。

    154 《效演雅》 宋·方岳

    山溪斗折更蛇行,逗密穿幽見物情。
    蜜為地花糧道絕,蚊知有雨陣圖成。
    飲風吸露蟬尸解,聳壑凌霄鶴骨輕。
    鸜鵒能為祖仁舞,狎鷗欲與海翁盟。

    155 《從幸化誠殿觀芝草奏御》 宋·宋庠

    協氣流群卉,華芝茂禁庭。
    蟺蜎蔽珍構,囷蠢合祥經。
    霞彩滋瓊理,云葩矗蓋形。
    周仁慚道葦,堯德讓階蓂。
    被曲宸章爛,傳芳信策青。
    從臣叨寓目,歡意浹三靈。

    156 《西堂假山》 宋·孔武仲

    范蠡不歸吳,魯連東泛海。
    當其縱目時,長有青山在。
    我今囚一官,宅舍不容改。
    塵囂日侵陵,視聽乏爽塏。

    157 《送林子中知成都》 宋·孔武仲

    鞍馬覆山黑,旌旗垂野紅。
    問遠誰當行,太守臨蜀中。
    太守時之豪,學博文章工。
    人事未稱遂,崎嶇已巴東。

    158 《雪禁體》 宋·陳杰

    南風導前北風續,仁氣潛隨殺機伏。
    初疑慘淡八表昏,忽變光明大千足。
    上天之載德如毛,帝力不知封比屋。
    垢污過眼俱衣被,枯朽何心亦膏沐。

    159 《程朱之學四首》 宋·陳普

    大中豈難明,不偏立可得。
    偏似扶醉人,中如正柱石。
    亭亭即道體,截截皆天則。
    一毫不可裒,一發不可益。

    160 《歷代傳授歌》 宋·陳普

    伏羲神農黃帝氏,名曰三皇居上世。
    少昊專頊及高辛,唐虞堯舜為五帝。
    夏商周兮曰三代,三王禹湯文武是。
    堯舜傳官禹傳家,天與人與非私畀。

    * 關于仁形的詩詞 描寫仁形的詩詞 帶有仁形的詩詞 包含仁形的古詩詞(18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