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人行色的詩詞(2493首)

    741 《九辯》 先秦·宋玉

    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泬漻兮天高而氣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楚辭悲秋長詩

    742 《柳毅傳》 唐·李朝威

    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將還湘濱。
    念鄉人有客于涇陽者,遂往告別。
    至六七里,鳥起馬驚,疾逸道左。
    又六七里,乃止。

    高中文言文愛情神話故事

    743 《魏公子列傳》 兩漢·司馬遷

    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
    是時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齊故,秦兵圍大梁,破魏華陽下軍,走芒卯。
    魏王及公子患之。

    初中文言文贊頌寫人傳記

    744 《信陵君竊符救趙》 兩漢·司馬遷

    魏公子無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
    公子為人,仁而下士 ,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
    士以此方數千里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

    高中文言文贊頌寫人歷史故事

    745 《芙蓉女兒誄》 清·曹雪芹

    維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競芳之月,無可奈何之日,怡紅院濁玉,謹以群花之蕊,冰鮫之縠,沁芳之泉,楓露之茗,四者雖微,聊以達誠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宮中撫司秋艷芙蓉女兒之前曰:竊思女兒自臨濁世,迄今凡十有(通“又)”六載。
    其先之鄉籍姓氏,湮淪而莫能考者久矣。
    而玉得于衾枕櫛沐之間,棲息宴游之夕,親昵狎褻,相與共處者,僅五年八月有奇。
    憶女兒曩生之昔,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

    長詩

    746 《子虛賦》 兩漢·司馬相如

    楚使子虛使于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田。
    田罷,子虛過奼烏有先生,亡是公在焉。
    坐定,烏有先生問曰:“今日田樂乎?”子虛曰:“樂。
    ”“獲多乎?”曰:“少。

    諷諫

    747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748 《北征》 唐·杜甫

    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
    杜子將北征,蒼茫問家室。
    維時遭艱虞,朝野少暇日。
    顧慚恩私被,詔許歸蓬蓽。

    戰爭憂國憂民

    749 《游泰山六首》 唐·李白

    天寶元年四月從故御道上泰山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開。
    六龍過萬壑,澗谷隨縈回。
    馬跡繞碧峰,于今滿青苔。
    飛流灑絕巘,水急松聲哀。

    泰山組詩

    750 《永州八記》 唐·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記自余為僇人,居是州。
    恒惴慄。
    時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辭賦精選山水游記

    751 《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 宋·吳文英

    三千年事殘鴉外,無言倦憑秋樹。
    逝水移川,高陵變谷,那識當時神禹。
    幽云怪雨。
    翠蓱濕空梁,夜深飛去。

    秋天寫景詠史懷古感慨

    752 《記承天寺夜游/記承天夜游》 宋·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初中文言文紀游寫景感嘆人生

    753 《屈原列傳》 兩漢·司馬遷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為楚懷王左徒。
    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古文觀止寫人傳記

    754 《太史公自序》 兩漢·司馬遷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
    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上大夫壺遂曰:“昔孔子何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聞董生曰:‘周道衰廢,孔子為魯司寇,諸侯害子,大夫雍之。
    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下儀表,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
    ’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古文觀止序文

    755 《促織》 清·蒲松齡

    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
    此物故非西產;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試使斗而才,因責常供。
    令以責之里正。
    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昂其直,居為奇貨。

    高中文言文敘事小說抒懷憤懣

    756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唐·李白

    昨夜吳中雪,子猷佳興發。
    萬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滄浪河漢清,北斗錯落長庚明。
    懷余對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崢嶸。

    敘事抒情長詩

    757 《詠懷八十二首》 魏晉·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抒情

    758 《歸朝歡·別岸扁舟三兩只》 宋·柳永

    別岸扁舟三兩只。
    葭葦蕭蕭風淅淅。
    沙汀宿雁破煙飛,溪橋殘月和霜白。
    漸漸分曙色。

    羈旅寫景抒情哀愁思鄉

    759 《荊軻刺秦王》 兩漢·劉向 編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

    高中文言文歷史故事

    760 《過小孤山大孤山》 宋·陸游

    八月一日,過烽火磯。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當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及拋江過其下,嵌巖竇穴,怪奇萬狀,色澤瑩潤,亦與它石迥異。

    游記寫景抒情

    * 關于人行色的詩詞 描寫人行色的詩詞 帶有人行色的詩詞 包含人行色的古詩詞(249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