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我新詩意甚勤,此難專享要平分。愿從薊子摩銅狄,可謝蘇公贈鐵君。
桑柘陰中日日行,只聞犬吠與雞鳴。此時身在煙云上,眼界不知如許明。
竹樹誰家跨小橋,清溪一逞抱山腰。不須更倩王摩詰,水墨平鋪百尺綃。
十二支辰配十干,此專主日論財君。豈無辭祿安貧者,說與先生仔細看。
異類于人總不干,止聞列宿應郎官。區區女蝠并危燕,欲與蛟龍一例看。
行盡孤山碧四圍,春光和暖恰相宜。微風彼拂香來去,正是群芳爛熳時。
山如濃翠擁高鬟,石壁巉然不可攀。落日鳳城佳氣合,幻成一島畫圖間。
和靖先生墳已荒,三春花草殿余芳。欄干倚遍斜陽晚,戶牖軒窗總是香。
山云收雨半川晴,匠出西湖作畫屏。剩欲題詩寫懷抱,可憐蹤跡似流萍。
湖上山林畫不如,眼明喜見曉光舒。等閑稚子來橫釣,一度抬竿一個魚。
閑來湖上立移時,獨愧憑欄負碧漪。西寺木魚東寺鼓,而今總入老夫詩。
北山迤邐自蒼然,萬象鮮明禁火前。愁裹有詩人不會,欄邊虢虢響流泉。
天竺橫分景色寬,園林初日破朝寒。興闌欲下山腰去,野徑縈乃路百盤。
幽剎尋春傍翠微,幡竿殘日迥依依。西湖兩岸千株柳,何似先教畫取歸。
好是春風湖上亭,軒空小憩俗塵清。湖山有意留儂款,楊柳飛花亂晚晴。
三年共住不相識,眉目橫分鼻修直。狹路逢渠何所之,欲上凌霄峰頂立。凌霄一峰插天高,余峰起伏皆兒曹。我曾眺目察秋毫,三千剎海空勞勞。
絲毫觸石千山澤,喙吻傳聲萬壑雷。信有蘇書標洞府,不應俗駕半途回。
人物中朝第一人,胸蟠萬卷筆如神。調元要倚經綸手,黃屋虛心待舊臣。
仲氏昔嘗司宥密,長公元已轉洪鈞。紫微豈久承流地,黃合終須報主身。
一段月中秋氣清,淪枝浹葉況精英。學人鼻觀飽參罷,七竅通融四體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