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親謁的詩詞(165首)

    41 《罷攝官后將還舊居,留辭李侍御》 唐·劉長卿

    江海今為客,風波失所依。
    白云心已負,黃綬計仍非。
    累辱群公薦,頻沾一尉微。
    去緣焚玉石,來為采葑菲。

    42 《仰答韋司業垂訪五首》 唐·蕭穎士

    呦呦食蘋鹿,常飲清泠川。
    但悅豐草美,寧知牢饌鮮。
    主人有幽意,將以充林泉。
    羅網幸免傷,蒙君復羈牽。

    43 《放歌行》 唐·孟云卿

    吾觀天地圖,世界亦可小。
    落落大海中,飄浮數洲島。
    賢愚與蟻虱,一種同草草。
    地脈日夜流,天衣有時掃。

    44 《古風五十九首》 唐·李白

    其一
    大雅久不作。
    吾衰竟誰陳?
    王風委蔓草。

    組詩

    45 《相逢行二首》 唐·李白

    朝騎五花馬,謁帝出銀臺。
    秀色誰家子,云車珠箔開。
    金鞭遙指點,玉勒近遲回。
    夾轂相借問,疑從天上來。

    樂府遺憾積極理想

    46 《贈僧崖公》 唐·李白

    昔在朗陵東,學禪白眉空。
    大地了鏡徹,回旋寄輪風。
    攬彼造化力,持為我神通。
    晚謁泰山君,親見日沒云。

    47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唐·李白

    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
    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
    中年謁漢主,不愜還歸家。
    朱顏謝春輝,白發見生涯。
    所期就金液,飛步登云車。
    愿隨夫子天壇上,閑與仙人掃落花。

    友情

    48 《送評事十九叔入秦》 唐·李嘉祐

    白露沾蕙草,王孫轉憶歸。
    蔡州新戰罷,郢路去人稀。
    謁帝不辭遠,懷親空有違。
    孤舟看落葉,平楚逐斜暉。
    北闕見端冕,南臺當繡衣。
    唯余播遷客,只伴鷓鴣飛。

    49 《遇沖和先生》 唐·高適

    沖和生何代,或謂游東溟。
    三命謁金殿,一言拜銀青。
    自云多方術,往往通神靈。
    萬乘親問道,六宮無敢聽。

    寫虎憂憤憂國

    50 《別蔡十四著作》 唐·杜甫

    賈生慟哭后,寥落無其人。
    安知蔡夫子,高義邁等倫。
    獻書謁皇帝,志已清風塵。
    流涕灑丹極,萬乘為酸辛。

    宮怨

    51 《別蔡十四著作》 唐·杜甫

    賈生慟哭后,寥落無其人。
    安知蔡夫子,高義邁等倫。
    獻書謁皇帝,志已清風塵。
    流涕灑丹極,萬乘為酸辛。

    52 《贈鄭十八賁(云安令)》 唐·杜甫

    溫溫士君子,令我懷抱盡。
    靈芝冠眾芳,安得闕親近。
    遭亂意不歸,竄身跡非隱。
    細人尚姑息,吾子色愈謹。

    53 《別李義》 唐·杜甫

    神堯十八子,十七王其門。
    道國洎舒國,督唯親弟昆。
    中外貴賤殊,余亦忝諸孫。
    丈人嗣三葉,之子白玉溫。

    54 《送高司直尋封閬州》 唐·杜甫

    丹雀銜書來,暮棲何鄉樹。
    驊騮事天子,辛苦在道路。
    司直非冗官,荒山甚無趣。
    借問泛舟人,胡為入云霧。

    55 《奉贈鮮于京兆二十韻(鮮于仲通,天寶末為京兆尹)》 唐·杜甫

    王國稱多士,賢良復幾人。
    異才應間出,爽氣必殊倫。
    始見張京兆,宜居漢近臣。
    驊騮開道路,雕鶚離風塵。

    歸隱飲酒生活

    56 《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 唐·杜甫

    峽內多云雨,秋來尚郁蒸。
    遠山朝白帝,深水謁彝陵。
    遲暮嗟為客,西南喜得朋。
    哀猿更起坐,落雁失飛騰。

    57 《寄劉峽州伯華使君四十韻》 唐·杜甫

    峽內多云雨,秋來尚郁蒸。
    遠山朝白帝,深水謁彝陵。
    遲暮嗟為客,西南喜得朋。
    哀猿更起坐,落雁失飛騰。

    58 《送申屠正字往湖南迎親兼謁趙和州…并戲簡前歷陽李明府》 唐·盧綸

    曉月朣朦映水關,水邊因到歷陽山。
    千艘財貨朱橋下,一曲閭閻青荻間。
    坦腹定逢潘令醉,上樓應伴庾公閑。
    歡馀若問南行計,知念天涯負米還。

    59 《初除拾遺酬丘二十二見寄(一作初拜命酬丘丹見贈)》 唐·崔峒

    江海久垂綸,朝衣忽掛身。
    丹墀初謁帝,白發免羞人。
    才愧文章士,名當諫諍臣。
    空馀薦賢分,不敢負交親。

    60 《送孫德諭罷官往黔州(孫父曾牧此州,因寄家也)》 唐·苗發

    中歲分符典石城,兩朝趨陛謁承明。
    闕下昨承歸老疏,天南今切去鄉情。
    親知握手三秋別,幾杖扶身萬里行。
    伯道暮年無嗣子,欲將家事托門生。

    * 關于親謁的詩詞 描寫親謁的詩詞 帶有親謁的詩詞 包含親謁的古詩詞(16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