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初寮裔,英英桐樹孫。科雖分進士,官亦到詞垣。近例皆如此,茲行不在言。故人誰健在,為我謝陳蕃。
云蔽云開山只然,畫無能事著詩傳。扁舟盡日無多厭,信手拈來亦漫編。
具區以為潴,吳江以為裨。自專一方浸,盡納海所遺。逝川無發嘆,麗澤可求師。昔人會心地,今為魚鳥資。
世路平平好,民庸處處高。入朝寧卻步,及物自忘勞。係望人宗主,為儀國羽毛。修文才下壽,天亦負英豪。
敝貂沖寒馬聲濕,余杭門外送歸客。去年曾送六朱幡,今年又送四千石。更有三令相后先,采不盈筐去如織。蒙蒙風雪人氣薄,漠漠煙塵劍花蝕。
南陽有佳人,被服長修姱。黃中粲有章,秀外青無華。圾飲晉柴桑,夕餐楚長沙。惟與高人處,恥作流俗夸。
老子軒冕總相忘,歸辦芙蓉制作裳。多少隱淪天下士,無人知我亦何傷。
西方骨董南方寶,留鎮曹溪幾百年。自是后人當不得,有如翁者亦單傳。
宜煙宜雨更宜晴,竹底何妨枝帶橫。雅致恥隨春富貴,英姿不怕月分明。吟邊興動詩添韻,醉里香傳夢亦清。一自孤山題品后,此花標格孰能名。
君家脈壽張,文氣雄一鄉。顧我不自武,窮于凍履常。異盼獨見嗜,古道無炎涼。憶昨夏季望,南風溪山香。
郎自牽牛女自梭,駕言一歲一相過。不應妄念忘機杼,如此風波亦渡河。
堂上華顛泣欲枯,哭聲那解到黃壚。千般欲解郄公意,難得嘉賓一篋書。
我行六六黃山峰,山中瑤草多芳叢。浮丘笑我無此骨,倏然飛去如孤鴻。隨流逐轉水上萍,失地更屈澗底松。絕憐拄笏頻看山,未免舉扇一障風。
薄丈丈。薄丈丈。八旬有四,因甚發心修養。看重陽、文集全真,得知些味況。勿言老,休壽相。外貌蒼蒼,內容侗儻。氣不斷、亦可修持,
渠渠新學,徐卿始作。伊誰克完,季子仲寬。維此新學,始亦甚隘。爰斤爰構,以就于大。
堂堂云夢接天開,蓽路規模亦壯哉。自是邊城多古意,那堪秋日更荒臺。諸侯聚散群雞宿,百代興亡一雁來。一舉使君三大白,奈何胸次郁崔嵬。
巋然名節萬人尊,詩落文昌帝九閽。耄及衛公還失策,早如疎傳亦傷恩。華文延閣如今少,神武修門自古存。我與東樓最欣慕,掖垣燈火幾同論。
經春屏跡與誰同,苦雨衣篝亦自烘。方此欲為官況事,依然不值世情風。蒙茸水國蒲荷蕩,馥郁田家橘柚叢。最是一年行樂處,翻成咄咄坐書空。
切莫撞鐘領眾迎,作家相見要情真。亦庵自是優婆塞,知事當人定不瞑。
我宋百年間,人物兩漢上。堂堂司馬公,奧學邁舒同。廬陵祖韓孟,首以六經唱。升堂子曾子,功亦孟氏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