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五遁的詩詞(110首)

    21 《和遁澤惠豆粟韻》 宋·王柏

    秋深萬物盡歸根,五谷從來不解分。
    以長而食了無事,南山有種何曾勤。
    遁澤真情在句中,薄俗三嘆曹劉風。
    識得異形同一氣,應無管蔡怨周公。

    22 《桃源憶故人 桃源遁客問道》 元·馬鈺

    桃源遁客專來到。
    問我些兒玄妙。
    說破坎離顛倒。
    水火同爐灶。
    虎龍蟠繞成丹寶。
    五色祥云開導。
    引出胎仙不耄。
    得住蓬萊島。

    23 《讀魏鶴山先生渠陽集五首》 宋·方回

    登門四十九年多,細讀公書百遍過。
    今歲摘抄靖州作,遁翁堪配不傳軻。

    24 《次韻仁近見和懷歸五首》 宋·方回

    輪蹄追想禁街馳,尚有君平賣卜帷。
    遁世久忘三接卦,懷人空賦八哀詩。
    斂華就實嗟何及,悟往知來尚可為。
    歸去井梧應好在,白頭江令自堪悲。

    25 《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筆古體》 宋·方回

    我年三十四,鄂漢脫戰場。
    四月扁舟東,生汝于建康。
    九載鶴山門,靜翁還鵷行。
    實為舊主人,別意殊徊徨。

    26 《飲興道觀有感五首》 宋·方回

    爾時儒者定應無,問政胡為不問儒。
    五代亂離千血陣,萬山深杳一丹爐。
    能容隱遁猶難必,遽謂飛升豈不誣。
    我欲卜鄰聊避俗,未須跳入長房壺。

    27 《趙君寶宣慰別三十五年矣末由再晤近張倩仲實》 宋·牟巘五

    南屏環擁翠云堆,誰遣精廬特地開。
    祭酒先生甘隱遁,燃藜太乙忽飛來。
    胸中礧磈五千卷,門外芙蕖十萬栽。
    白日竟拋妻子去,群仙攜手上瑤臺。

    28 《和陳長卿五人同集韻》 宋·王洋

    愛廛均宅畝,雨矩漸經營。
    湖泛輕舟遁,峰排老岫嶸。
    牧之推上第,吏部絕心兵。
    列爵分全服,和聲奏大庭。

    29 《題泛五湖游東山圖》 宋·喻良能

    陶朱西子功名后,安石東山隱遁初。
    畫圖三挹春風面,豁得平生俊氣無。

    30 《和輔先入昊天觀星瞻》 唐·楊炯

    遁甲爰皇里,星占太乙宮。
    天門開奕奕,佳氣郁蔥蔥。
    碧落三乾外,黃圖四海中。
    邑居環若水,城闕抵新豐。

    31 《和輔先入昊天觀星瞻》 唐·楊炯

    遁甲爰皇里,星占太乙宮。
    天門開奕奕,佳氣郁蔥蔥。
    碧落三乾外,黃圖四海中。
    邑居環若水,城闕抵新豐。

    32 《感遇詩三十八首》 唐·陳子昂

    微月生西海,幽陽始代升。
    圓光正東滿,陰魄已朝凝。
    太極生天地,三元更廢興。
    至精諒斯在,三五誰能征。

    33 《雪讒詩贈友人》 唐·李白

    嗟予沉迷,猖獗已久。
    五十知非,古人嘗有。
    立言補過,庶存不朽。

    34 《近聞》 唐·杜甫

    近聞犬戎遠遁逃,牧馬不敢侵臨洮。
    渭水逶迤白日凈,隴山蕭瑟秋云高。
    崆峒五原亦無事,北庭數有關中使。
    似聞贊普更求親,舅甥和好應難棄。

    35 《送重表侄王砅評事使南海》 唐·杜甫

    我之曾祖姑,爾之高祖母。
    爾祖未顯時,歸為尚書婦。
    隋朝大業末,房杜俱交友。
    長者來在門,荒年自糊口。

    36 《過盧秦卿舊居》 唐·司空曙

    五柳茅茨楚國賢,桔槔蔬圃水涓涓。
    黃花寒后難逢蝶。
    紅葉晴來忽有蟬。
    韓康助采君臣藥,支遁同看內外篇。
    為問潛夫空著論,如何侍從賦甘泉。

    37 《姑蘇懷古送秀才下第歸江南》 唐·劉商

    姑蘇臺枕吳江水,層級鱗差向天倚。
    秋高露白萬林空,低望吳田三百里。
    當時雄盛如何比,千仞無根立平地。

    38 《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感時書事奉寄澧州…贈二君子》 唐·柳宗元

    弱歲游玄圃,先容幸棄瑕。
    名勞長者記,文許后生夸。
    鷃翼嘗披隼,蓬心類倚麻。
    繼酬天祿署,俱尉甸侯家。

    詠史宮廷

    39 《裴侍中晉公以集賢林亭即事詩三十六韻見贈…以伸酬獻》 唐·白居易

    三江路千里,五湖天一涯。
    何如集賢第,中有平津池。
    池勝主見覺,景新人未知。
    竹森翠瑯玕,水深洞琉璃。

    40 《刑部尚書致仕》 唐·白居易

    十五年來洛下居,道緣俗累兩何如。
    迷路心回因向佛,宦途事了是懸車。
    全家遁世曾無悶,半俸資身亦有馀。
    唯是名銜人不會,毗耶長者白尚書。

    * 關于五遁的詩詞 描寫五遁的詩詞 帶有五遁的詩詞 包含五遁的古詩詞(11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