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圣已重勸了,西京無一塵飛。白衣山人辭去,青袍拾貴步歸。
文叔親臨臥所,君房邀過臺司。腳加帝腹一笑,身居鼎足尚癡。
燕許秉筆封岱,歐虞揮翰登瀛。寧死開元貞觀,勿生天寶廣明。
夢中候對殿東廂,解后先親問答詳。碓磨不能移素論,曝芹終欲獻清光。觸屏訓諂生猶臭,攀檻傳名死亦香。君父臨之安所避,凌晨起坐涕淋浪。
卷書坐東軒,有竹甚魁偉。清風過其間,戛戛鳴不已。寫之以素琴,音節淡如水。不惜為人彈,臨流須洗耳。
鼠跡印塵幾,蝸涎篆書帷。兒童勿除去,佳處正在茲。人言有何好,此段真成癡。俗子徒敗意,幽懷定誰知。
去圣未云遠,故在黃卷中。孰能領其要,直用一理通。森羅廢興事,瑩若磨青銅。使我見萬古,敬謝典午公。
烹茗破睡境,炷香玩詩編。問詩誰所作,其人久沈泉。工部百世祖,涪翁一燈傳。閒無用心處,參此如參禪。
有客過丈室,呼兒具爐薰。清談似微馥,妙處渠應聞。沈水已成燼,博山尚停云。斯須客辭去,趺坐對馀芬。
原隰蕭條草木衰,倚風渾類楚人悲。便成孤憤終何事,且寄遙懷對此時。千里暝陰云杳靄,一川寒影雁參差。登臨自不宜羈旅,更敢憑高剩作詩。
已是秋陰更夕曛,亂山高下起寒云。危樓愿見客何處,遠笛不知人厭聞。身外流年波渺渺,眼前生事葉紛紛。此愁萬斛誰量得,直為重拈庾信文。
才力雖難敵楚騷,賦詩常亦在秋多。自然野思元無限,不爾閑愁可奈何。要路故人皆廢忘,偏州佳客少經過。明時且為貪榮祿,豈學湘累便九歌。
巖谷雨余生晚煙,高城危閣坐蕭然。側身仕路本誰使,回首家山空自憐。遠信斷來從過雁,苦吟多后敵鳴蟬。郡齋有客唯莊叟,常與高譚內外篇。
早是蓬山預校讎,起居常赴殿東頭。鹓鸞擁陛聯簪笏,日月開天拜冕旒。一出光陰銷遠郡,兩形篇什詠清秋。有人更在楊莊上,文似相如肯見休。
風落虛檐燕子聲,屋頭屋尾菜花明。爐熏燕坐參消息,理本無虧莫望盈。
丙中甲上奇章石,水底山巔杜預碑。矻矻一生圖不朽,光風好處幾曾知。
今寒更著癡兒踏,背癢時令丑婦搔。骨肉團欒窮亦好,誰能膏火自煎熬。
急雨蕭蕭撼瓦溝,夢隨潮落浙江頭。倚門白發遲歸信,不為莼絲爛漫秋。
梅桃結子綠陰濃,饒與葵榴自在紅。只有道根須猛進,未甘上下二之中。
餅吃紅綾空復憶,錢分白打底曾知。推排風雨清明過,只有梨花三兩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