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云鰲的詩詞(446首)
182
《臺山雜詠》 金朝·元好問
西北天低五頂高,茫茫松海露靈鰲。
太行直上猶千里,井底殘山枉呼號。
萬壑千巖位置雄,偶從天巧見神功。
湍溪已作風雷惡,更在云山氣象中。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綠深青一萬重。
此景只應天上有,豈知身在妙高峰?
古詩三百首寫山抒懷
183
《天問》 先秦·屈原
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誰能極之?
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楚辭
184
《大鵬賦·并序》 唐·李白
余昔于江陵,見天臺司馬子微,謂余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
因著大鵬遇希有鳥賦以自廣。
此賦已傳于世,往往人間見之。
悔其少作,未窮宏達之旨,中年棄之。
志向
186
《二鬼》 明·劉基
憶昔盤古初開天地時,以土為肉石為骨,水為血脈天為皮
,昆侖為頭顱,江海為胃腸,蒿岳為背膂,其外四岳為四
肢。
四肢百體咸定位,乃以日月為兩眼,循環照燭三百六十骨
189
《題文山上巳詩》 明·解縉
崖山云寒海舟覆,六載孤臣老燕獄。
東風杜宇三月三,五陵望斷春蕪綠。
墨花皇皇五十六,寫出江南愁萬斛。
當時下筆眼如虎,日落天低鬼神哭。
192
《上元應制》 宋·王硅
雪消華月滿仙臺,萬燭當樓寶扇開。
雙鳳云中扶輦下,六鰲海上駕山來。
鎬京春酒沾周宴,汾水秋風陋漢才。
一曲升平人盡樂,君王又進紫霞杯。
193
《青玉案·參橫月落聞街鼓》 宋·李呂
參橫月落聞街鼓。
指楊柳、天邊路。
冷澹梨花啼玉箸。
五云芝檢,八花磚影,穩上鰲頭去。
吹簫臺冷秦云暮。
玉勒嘶風弄嬌步。
四雁峰前憑尺素。
壁塵香減,綺窗風靜,記得題詩處。
194
《題平遼碑》 宋·宇文虛中
十丈豐碑勢倚空,風云猶憶下遼東。
百年功業秦皇帝,一代文章太史公。
石斷云鱗秋雨后,苔封鰲背夕陽中。
行人立馬空惆悵,禾黍離離滿故宮。
195
《劍聯句》 宋·滕宗諒
圣人作神兵,以定天下厄。
蚩憂發靈機,干將構雄績。
橐籥天地開,爐治陰陽闢。
南帝輸火精,古皇降金液。
196
《登巾山》 宋·游九言
環走層岡馬脫鞿,兩峰平地玉頎頎。
南臨澥島金鰲涌,東望叢祠白鶴飛。
日出市聲朝霧散,云沈海氣暮潮歸。
居塵卻立塵埃表,徙倚天風振客衣。
198
《壽李參政壁》 宋·崔與之
青年老仙紫云旄,函關西度天風高。
手攜拄下五千卷,來擅一世文章豪。
玻璃江頭梅欲蕾,蟆頤山麓寒方鏖。
飚車羽輪下霄漢,人以萬鶴如云濤。
199
《張道玄天師畫降龍圖》 宋·王淮
老龍不識天有數,剛要為霖觸天怒。
天呼六丁驅下來,不容駐腳天街路。
雷神伐鼓云揚旗,火鞭亂打列缺馳。
海波起立一千丈,陽侯叫噪馮夷嘻。
200
《鶯啼序》 宋·黃公紹
銀云卷晴縹緲,臥長龍一帶。
柳絲蘸、幾簇柔煙,兩市簾棟如畫。
芳草岸、彎環半玉,鱗鱗曲港雙流會。
看碧天連水,翻成箭樣風快。
* 關于云鰲的詩詞 描寫云鰲的詩詞 帶有云鰲的詩詞 包含云鰲的古詩詞(44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