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云鎖的詩詞(1211首)

    701 《題歙州問政山聶道士所居》 宋·黃臺

    千尋練帶新安水,萬仞花屏問政山。
    自少云霞居物外,不多塵土到人間。
    壺懸仙吞島罷,碗浸星宮沈水閑。
    寶籙篋垂金縷帶,絳囊絳鎖玉連環。

    702 《大滌洞天留題》 宋·霍正夫

    長虹舞澗石磷磷,勝踐還憐雨送春。
    云木千章森翠幄,洞天九鎖絕紅塵。
    丹藏仙谷生奇箬,香到龍祠澤旱民。
    山有舊盟來更好,齋心恭對玉晨真。

    703 《失鶴》 宋·郟亶

    久鎖沖天鶴,鑫籠忽自開。
    無心戀池沼,有意出塵埃。
    鼓翼離幽砌,凌云上紫臺。
    應陪鸞鳳侶,仙島任徘徊。

    704 《烏君山》 宋·江逌

    洞中煙鎖五云樓,洞口寒泉今古流。
    見說秋高風雨夜,徐良騎鶴鶴更來游

    705 《長庚紹興十九年七月十九日嘗游陽華后十有二》 宋·李長庚

    陽華近七里,不到余十年。
    乃知聲名鎖,能障山水緣。
    今日與鄰曲,勝游追斜川。
    瘦藤穿犖確,一葉弄潺湲。

    706 《題妙庭觀》 宋·李浹

    風馭云車去幾年,空余故跡鎖蒼煙。
    古來信有神仙事,莫漫詩成謝自然。

    707 《臨漳臺》 宋·李則

    亭枕臨漳一水陰,半空云霧鎖寒林。
    山從天寶來鸞遠,基闢開元歷代深。

    708 《洞霄宮二首》 宋·李知退

    早已飛升去,人間不記年。
    潛龍猶守衛,飛鼠尚蹁躚。
    煙鎖棲真洞,云橫撫掌泉。
    徘徊空竟日,令我憶坡仙。

    709 《初夏旅況》 宋·李自中

    南山北山雨蒙蒙,鎖斷翡翠千萬重。
    茅檐肅啄鳥未散,練帶野水來相沖。
    土階莎草如箭鏃,冷透筼筜清入骨。
    雷公挾斧渡長河,拋擲牟尼三百斛。
    一身蒲柳寄天涯,百云何處栽胡麻。
    江湖夏潦魚鱉亂,錦袍夜月乘仙槎。

    710 《大隱屏》 宋·李左史

    高峰崛起翠云屏,何事呼為大隱名。
    自是市朝人不到,非關洞戶鎖崢嶸。

    711 《幔亭峰》 宋·李左史

    更無裀幕空中舉,時有笙竽靜處聞。
    猿鳥哀啼千嶂月,松篁寒鎖一溪云。

    712 《留題碧落洞》 宋·廖君玉

    一洞清虛鎖茂林,我來尋訪嘆何深。
    游人刻石有興廢,流水穿巖無古今。
    嶺上煙云長帶雨,路旁松桂日成陰。
    到難未得言歸去,且對金樽滿滿斟。

    713 《五泄山寺》 宋·廖虞弼

    招提深鎖綠苔幽,故遣高人向此留。
    萬疊云山從地涌,雙源瀑布自天流。
    風翻象宇松聲碎,雨過禪房竹翠浮。
    試問苾芻會厭客,乘閒還許再來否。

    714 《大滌洞天留題》 宋·林迪

    暇日來游九鎖山,登龍踞虎恣躋攀。
    方瞳皓豁小天下,仙隱清越非人間。
    秘籍瓊科輝映簇,白云朱鶴鎮長閑。
    洞中丹灶開還未,顧覓刀圭駐瘠顏。

    715 《送西秦張仲實游大滌洞天》 宋·林昉

    此時仙興發,九鎖訪名峰。
    玉洞晝飛鼠,石池春浴龍。
    異人花外見,道士酒邊逢。
    余欲采芳茗,白云何所從。

    716 《游翠陰洞和朱屐常韻》 宋·林石

    松桂擢危岑,煙云書亦陰。
    洞門雖不鎖,誰測洞中深。

    717 《蓬島山》 宋·劉倓

    軋軋筍輿過翠微,路經蓬島鎖云霏。
    雨從半嶺巖窩出,云在行人腳下飛。

    718 《題薛氏園》 宋·劉植

    屋頭深鎖嶼頭云,高下亭臺景旋分。
    荷氣曉來迎露看,泉聲雨后隔溪聞。
    疏欞不礙松蘿月,高柳時停鷗鷺群。
    只恐此身閑未得,徵書催發暑如焚。

    719 《次韻虞舜廟懷古》 宋·劉騭

    詩人如不頌,誰識太平心。
    石老碑文古,庭荒蟻穴深。
    白云生絕壑,斑竹鎖疏林。
    行客自南北,青山共古今。
    登臨尋勝跡,望望日西沉。

    720 《題澹山巖》 宋·留筠

    起仰高山積有年,忽看巖窬鎖云煙。
    一塵不到非凡地,六月當知不暑天。
    昔有秦人嘗穴處,世從山谷始名傳。
    品題自古因人重,我謾邀僧煮石泉。

    * 關于云鎖的詩詞 描寫云鎖的詩詞 帶有云鎖的詩詞 包含云鎖的古詩詞(121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