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云態的詩詞(795首)

    141 《早春西湖閑游悵然興懷憶與微之同賞…偶成十八韻寄微之》 唐·白居易

    上馬復呼賓,湖邊景氣新。
    管弦三數事,騎從十馀人。
    立換登山屐,行攜漉酒巾。
    逢花看當妓,遇草坐為茵。

    婉約地名寫景思鄉

    142 《箏》 唐·白居易

    云髻飄蕭綠,花顏旖旎紅。
    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
    楚艷為門閥,秦聲是女工。
    甲明銀玓瓅,柱觸玉玲瓏。

    143 《江南喜逢蕭九徹因話長安舊游戲贈五十韻(見才調集)》 唐·白居易

    憶昔嬉游伴,多陪歡宴場。
    寓居同永樂,幽會共平康。
    師子尋前曲,聲兒出內坊。
    花深態奴宅,竹錯得憐堂。

    144 《白纻歌二首》 唐·楊衡

    玉纓翠佩雜輕羅,香汗微漬朱顏酡。
    為君起唱白纻歌,清聲裊云繁思多,凝笳哀瑟時相和。
    金壺半傾芳夜促,

    145 《他鄉七夕》 唐·楊衡

    漢渚常多別,山橋忽重游。
    向云迎翠輦,當月拜珠旒。
    寢幌凝宵態,妝奩閉曉愁。
    不堪鳴杼日,空對白榆秋。

    146 《七夕歌》 唐·劉言史

    星寥寥兮月細輪,佳期可想兮不可親。
    云衣香薄妝態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玉幌相逢夜將極,妖紅慘黛生愁色。

    147 《觀繩伎(潞府李相公席上作)》 唐·劉言史

    泰陵遺樂何最珍,彩繩冉冉天仙人。
    廣場寒食風日好,百夫伐鼓錦臂新。
    銀畫青綃抹云發,高處綺羅香更切。

    148 《初下東周贈孟郊》 唐·劉言史

    鶴老身更b3,龜死殼亦靈。
    正信非外沿,終始全本情。
    童子不戲塵,積書就巖扃。
    身著木葉衣,養鹿兼牸耕。

    149 《秋暮山中懷李端公益》 唐·鮑溶

    舊事與日遠,秋花仍舊香。
    前年繡衣客,此節過此堂。
    侍臣不自高,笑脫繡衣裳。
    眠云有馀態,入鳥不亂行。

    150 《夏日華山別韓博士愈》 唐·鮑溶

    別地泰華陰,孤亭潼關口。
    夏日可畏時,望山易遲久。
    暫因車馬倦,一逐云先后。
    碧霞氣爭寒,黃鳥語相誘。

    151 《宿后自華陽行次昭應寄王直方》 唐·沈亞之

    重歸能幾日,物意早如春。
    暖色先驪岫,寒聲別雁群。
    川光如戲劍,帆態似翔云。
    為報東園蝶,南枝日已曛。

    152 《文祝延二闋》 唐·沈亞之

    閩山之杭杭兮水堋堋,吞荒抱大兮香疊層。
    騰氣清渾兮朝昏,神生其中兮宅幽凝。
    居如山兮惠如水,處端卓兮赴下而忘鄙。

    153 《游天臺山》 唐·張祜

    崔嵬海西鎮,靈跡傳萬古。
    群峰日來朝,累累孫侍祖。
    三茅即拳石,二室猶塊土。
    傍洞窟神仙,中巖宅龍虎。

    唐詩三百首詠史懷古典故寫人

    154 《舞》 唐·張祜

    荊臺呈妙舞,云雨半羅衣。
    裊裊腰疑折,褰褰袖欲飛。
    霧輕紅躑躅,風艷紫薔薇。
    強許傳新態,人間弟子稀。

    155 《游天臺山》 唐·張祜

    崔嵬海西鎮,靈跡傳萬古。
    群峰日來朝,累累孫侍祖。
    三茅即拳石,二室猶塊土。
    傍洞窟神仙,中巖宅龍虎。

    156 《舞》 唐·張祜

    荊臺呈妙舞,云雨半羅衣。
    裊裊腰疑折,褰褰袖欲飛。
    霧輕紅躑躅,風艷紫薔薇。
    強許傳新態,人間弟子稀。

    157 《觀楊瑗柘枝》 唐·張祜

    促疊蠻鼉引柘枝,卷簾虛帽帶交垂。
    紫羅衫宛蹲身處,紅錦靴柔踏節時。
    微動翠蛾拋舊態,緩遮檀口唱新詞。
    看看舞罷輕云起,卻赴襄王夢里期。

    158 《張好好詩》 唐·杜牧

    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馀。
    翠茁鳳生尾,丹葉蓮含跗。
    高閣倚天半,章江聯碧虛。
    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

    159 《池州送孟遲先輩》 唐·杜牧

    昔子來陵陽,時當苦炎熱。
    我雖在金臺,頭角長垂折。
    奉披塵意驚,立語平生豁。
    寺樓最鶱軒,坐送飛鳥沒。

    160 《張好好詩》 唐·杜牧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來樂籍中。
    后一歲,公移鎮宣城,復置好好于宣城籍中。
    后二歲,為沈著作以雙鬟納之。
    后二歲,于洛陽東城重睹好好,感舊傷懷,故題詩贈之。

    女子

    * 關于云態的詩詞 描寫云態的詩詞 帶有云態的詩詞 包含云態的古詩詞(795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