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于心的詩詞(17首)

    1 《南屏謙師妙于茶事自云得之于心應之于手非可》 宋·蘇軾

    題為引。
    ?道人曉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
    忽驚午盞兔毫斑,打作春甕鵝兒酒。
    天臺乳花世不見,玉川風腋今安有。
    東坡有意續茶經,會使老謙名不朽。

    2 《意未萌于心》 宋·邵雍

    意未萌于心,言未出諸口。
    神莫得而窺,人莫得而咎。
    君子貴慎獨,上不愧屋漏。
    人神亦吾心,口自處其后。

    3 《江神子·癸亥陳和叔會于賞心亭》 宋·張舜民

    七朝文物舊江山。
    水如天。
    莫憑欄。
    千古斜陽,無處問長安。

    詠史懷古

    4 《上巳賜宴瓊林與二府諸公游水心憩于西軒》 宋·晏殊

    三月楊花飛似雪,內園桂樹綠成陰。
    何妨寫盡憑高意,十步虹橋徹水心。

    5 《上巳賜宴瓊林與二府諸公游水心憩于西軒》 宋·晏殊

    咽云簫鼓傳聲沸,臨水樓臺倒影多。
    吟繞曲欄無限思,緒風遲日滿煙波。

    6 《余既和樂天詩而喜于年及之心猶不能自已又復》 宋·吳芾

    坐閱流年已七旬,從前憂道不憂貧。
    肯教世指為癡漢,只愿鄉稱作善人。
    老去固應忘物我,歸來豈是負君親。
    嘗聞知進須知退,庶得終全不辱身。

    7 《余既和樂天詩而喜于年及之心猶不能自已又復》 宋·吳芾

    乞得行年到七旬,歸田不問富和貧。
    初非潔己為主士,但欲頤心如古人。
    每對青山常意適,才逢白叟便情親。
    靜中百念俱灰滅,識破浮生夢幻身。

    8 《余既和樂天詩而喜于年及之心猶不能自已又復》 宋·吳芾

    封章上達已經旬,所乞原非為賤貧。
    七秩自知非久客,一心只欲作閑人。
    雖慚綠鬢朱顏改,卻喜清泉白石親。
    榮辱是非都不問,尊前且樂自由身。

    9 《余既和樂天詩而喜于年及之心猶不能自已又復》 宋·吳芾

    先子春秋僅八旬,一生多難只安貧。
    豈期有子登清禁,亦復如今作老人。
    共羨浮榮光故里,自慚實德忝吾親。
    從前萬事皆逾分,只合歸休保此身。

    10 《余既和樂天詩而喜于年及之心猶不能自已又復》 宋·吳芾

    新歲妻孥慶七旬,遍赒鄰里及孤貧。
    高年滿座有醉客,丐者塞涂無餒人。
    平日要同人喜樂,此時寧間物疏親。
    余生自度渾能幾,詎可徒勞負此身。

    * 關于于心的詩詞 描寫于心的詩詞 帶有于心的詩詞 包含于心的古詩詞(17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