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于堅者的詩詞(89首)
61
《送鄭叔車》 明·張孟兼
鄭子離襁褓,所怙惟乃父。
父昔仕燕京,半世去鄉土。
子家孝義門,十世居同聚。
派衍白麟支,望出滎陽譜。
62
《詠怪石》 宋·蘇軾
家有粗險石,植之疏竹軒。
人皆喜尋玩,吾獨思棄捐。
以其無所用,曉夕空嶄然。
碪礎則甲斮,砥硯乃枯頑。
64
《石鼓歌》 明·李東陽
昔聞石鼓在太學,鼓形穹窿石犖嶨。
髫年釋褐隨班行,未識研覃與揚搉。
始官翰林歲分獻,晚以代祀觀尤數。
我思古人不可見,健筆雄詞兩超卓。
65
《題陸賈大夫廟》 宋·梁竑
劉郎辛苦逐秦鹿,尚欲長鞭及馬腹。
蠻夷大長夢不驚,海邊椎髻乘黃屋。
江淮貔貅始閑暇,忍使驅令渡篁竹。
陸生手持尺二組,喚起老子同分肉。
66
《北邙行》 宋·釋法泉
前山后山高峨峨,喪車轔轔日日過。
哀歌幽怨滿巖谷,聞者潛悲薤露歌。
哀歌一聲千載別,孝子順孫徒泣血。
世間何物得堅牢,大海須彌竟磨滅。
67
《何公橋》 宋·蘇軾
天壤之間,水居其多。
人之往來,如鵜在河。
順水而行,云馳鳥疾。
維水之利,千里咫尺。
68
《孤山二詠(并引)》 宋·蘇軾
孤山有陳時柏二株。
其一為人所薪,山下老人自為兒已見其枯矣,然堅悍如金石,愈于未枯者。
僧志詮作堂于其側,名之曰柏堂。
堂與白公居易竹閣相連。
69
《五和》 宋·劉克莊
少時弓旌頻招呼,北走淮水東陪都。
行衡周覽楚峰秀,游桂頗笑秦城愚。
簪山帶水雖絕境,羊腸魚腹真畏涂。
南轅亦涉尉佗境,烏睹所謂陽燧珠。
71
《西岡僦居》 宋·文同
出官在秦蜀,始末凡十年。
所治得公宇,靡不完且堅。
中堂與挾廊,角翼相鉤聯。
領屬僅十口,出處皆安便。
74
《感古四首》 唐·盧仝
天生圣明君,必資忠賢臣。
舜禹竭股肱,共佐堯為君。
四載成地理,七政齊天文。
階下蓂莢生,琴上南風薰。
75
《齒落辭》 唐·白居易
嗟嗟乎雙齒,自吾有之爾,俾爾嚼肉咀蔬,銜杯漱水;
豐吾膚革,滋吾血髓;從幼逮老,勤亦至矣。
幸有輔車,非無龂齶.胡然舍我,一旦雙落。
76
《贈廣利大師歌》 唐·吳融
化人之心固甚難,自化之心更不易。
化人可以程限之,自化元須有其志。
在心為志者何人,今日得之于廣利。
77
《醉義歌》 金朝·寺公大師
曉來雨霽日蒼涼,枕幃搖曳西風香。
困眠未足正展轉,兒童來報今重陽。
吟兒蒼蒼渾塞色,客懷袞袞皆吾鄉。
斂衾默坐思往事,天涯三載空悲傷。
78
《感古十四首》 明·陳第
魯有臧堅,矯矯男子。
戰獲齊侯,唁使無死。
其誰實來,夙沙衛氏。
事近刑臣,義烈所恥。
君命祗辱,曷禮于士。
抉傷而亡,懦者興起。
安得若人,砥此頹靡。
¤
* 關于于堅者的詩詞 描寫于堅者的詩詞 帶有于堅者的詩詞 包含于堅者的古詩詞(8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