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二名法的詩詞(224首)
2
《諱辯》 唐·韓愈
愈與李賀書,勸賀舉進士。
賀舉進士有名,與賀爭名者毀之,曰賀父名晉肅,賀不舉進士為是,勸之舉者為非。
聽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辭。
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與賀且得罪。
古文觀止避諱說理
4
《親政篇》 明·王鏊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
”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
”蓋上之情達于下,下之情達于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
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古文觀止奏議
7
《二十世紀太平洋歌》 清·梁啟超
亞洲大陸有一士,自名任公其姓梁。
盡瘁國事不得志,斷發胡服走扶桑。
扶桑之居讀書尚友既一載,耳目神氣頗發皇。
少年懸弧四方志,未敢久戀蓬萊鄉。
10
《跛法師歌》 明·蓮池律師
跛腳法師胡以名,良由能說不能行。
我今行說兩俱拙,不應無實當斯稱。
春王正月才過十,午間隨例入浴室。
失足俄沉百沸湯,不起床敷五十日。
12
《送鄭楚客司法之岳陽》 宋·樓鑰
先生作賦真八吟,高處獨步無古今。
少從三山來四明,一郡士子多青衿。
我嘗學事六七載,膏馥沾丐資之深。
竊名文場掌帝制,至今不敢忘指南。
14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宋·釋祖欽
法逐心生,心隨法變。
心法雙忘,千化萬變。
扇子{左足右孛}跳上三十三天,{上祝下土}著帝釋鼻孔。
盞子撲落地,楪子成七片。
雖是一期方便,聞名不如見面。
18
《偈頌二百零五首》 宋·釋正覺
唯只一真心,三緣坐斷誰升沉。
遂成十法界,六道輪回自障礙。
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
見怪不怪,其怪自壞。
靈從何來,圣亦何在。
拄杖敲時灶墮摧,一片虛明絕中外。
* 關于二名法的詩詞 描寫二名法的詩詞 帶有二名法的詩詞 包含二名法的古詩詞(22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