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二之日的詩詞(138首)

    101 《壬寅仲秋二十有五日哭東萊先生之墓》 宋·徐暄

    缺月疎星夜已闌,風凄露重逼人寒。
    郵亭破曉經行處,不似今朝酷鼻酸。

    102 《壬寅仲秋二十有五日哭東萊先生之墓》 宋·徐暄

    庚子秋中憶請違,先生溫語扣還期。
    去年匍匋雙溪路,迨似當年失母時。

    103 《壬寅仲秋二十有五日哭東萊先生之墓》 宋·徐暄

    先生墓木已成陰,霽月光風何處尋。
    只有遺言常炯炯,誓將白首契初心。

    104 《壬寅仲秋二十有五日哭東萊先生之墓》 宋·徐暄

    四海瞻依一偉人,丘封頁頁木森森。
    仰天慟哭悲風起,舉世中和孰嗣音。

    105 《秋日潤兄過訪苕霅之游(二首)》 明·巢松法師

    何來拄杖響松扃,左掛椰瓢右澡瓶。
    卻是故人湖上至,袈裟猶帶兩山青。

    106 《秋日潤兄過訪苕霅之游(二首)》 明·巢松法師

    踏破芒鞋意自閑,青山無處不潺湲。
    西東兩目連雙徑,聞說其中好閉關。

    107 《明日復以大魚為饋重二十斤且求詩故復戲之》 宋·蘇軾

    漢廷九尺人,誰似老方朔。
    那將一寸金,令足三冬學。
    餉魚欲自洗,鱗尾光卓犖。
    我是騎鯨手,聊堪充鹿角。

    108 《至開元僧舍上方次韻舍弟二月一日之作》 宋·王安石

    溪谷濺濺嫩水通,野田高下綠蒙茸。
    和風滿樹笙簧雜,霽雪兼山粉黛重。
    萬里有家歸尚隔,一廛無地去何從。
    傷春故欲西南望,回首荒城已暮鍾。

    109 《七月二十三日題李亭之墨梅》 宋·楊萬里

    夏熱秋逾甚,寒梅暑亦開。
    無塵管城子,幻出雪枝來。

    110 《歲之二日欲游翟園以寒風而止》 宋·楊萬里

    歲前問訊翟園梅,不知作麼不肯開。
    歲後遣人訪消息,春風一夜花都折。
    老夫聞此喜欲癲,小兒終夕不成眠。
    南烹北果手自飣,添櫑銀瓶色相映。

    111 《閏三月二日發船廣州來歸亭下之官憲臺》 宋·楊萬里

    諸人政坐愛閑游,天遣南游天盡頭。
    到得廣州天盡處,方教回首向韶州。

    112 《九月十二日入南山憩一民舍冒雨炙衣久之》 宋·張耒

    石棱如刀不容步,上挽垂藤下無路。
    風寒雨滑徒旅愁,舍馬杖藜泥沒屨。
    躋攀顛墜不容發,目眩心寒驚反顧。
    亦知垂堂有遺戒,身仰微官欲誰愬。

    113 《檥舟當利口待風累日懷寄城中朋游二首之一》 宋·賀鑄

    一葉寄津口,怒濤安可乘。
    朝風占酒旆,夜爨乞漁燈。
    牛渚逢新月,秦淮想結冰。
    故人它夕夢,歌吹滿金陵。

    114 《和陳傳道秋日十詠之二秋晴》 宋·賀鑄

    歸云去悠悠,長風來獵獵。
    檐角兩長楸,斜陽曬黃葉。

    115 《次韻實之春日二首》 宋·劉克莊

    向來文字擅中朝,留落而今賦大招。
    才子左遷追屈賈,相君高蹈友松喬。
    山行或與樵爭席,澗飲聊將掬代瓢。
    借使終身無一事,亦令千載仰孤標。

    116 《次韻實之春日二首》 宋·劉克莊

    梅醭朝衣塵滿靴,曾穿細仗對延和。
    角巾久已尋初服,錦帳何須蠻舊窩。
    能讀書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占來多。
    半生寂寂因迂闊,垂老方驚歲月蹉。

    117 《次韻弟師白至日及弄璋之什二首》 宋·黃公度

    時序鄉心破,煙波眼力催。
    城頭烏信喜,海上雁書來。
    一別壺山月,三看庾嶺梅。
    天涯椒桂酒,淚墮伯仁杯。

    118 《寄向伯休且約他日道為薌林之游二首》 宋·趙蕃

    東郭竹谿君所廬,我家此物也扶疏。
    何時歸去數來往,不似而今空寄書。

    119 《寄向伯休且約他日道為薌林之游二首》 宋·趙蕃

    平生薌林五十詠,何意扁舟其下過。
    王郎逸興非余有,不問主人防怒訶。

    120 《進之雪中見過明日歸湘潭再用前韻二首》 宋·趙蕃

    但見紛紛勢莫收,要窮袞袞若為頭。
    路迷界眼疑無地,水失汀洲僅比溝。
    我欲出郊思借蹇,君歸乘艇喜沖鷗。
    畏寒自縮真衰矣,絕境明朝不更留。

    * 關于二之日的詩詞 描寫二之日的詩詞 帶有二之日的詩詞 包含二之日的古詩詞(138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