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事色的詩詞(3541首)

    501 《學北堂有海棠一株顏色至佳凋落稍速憶而為詩》 宋·李覯

    來時初見滿枝紅,璧碎珠沉幾日中。
    宋玉有鄰誠耐事,三年猶在短墻東。

    502 《女色無定美贈卿材》 宋·李覯

    女色無定美,寵至美則多。
    士才無定稱,用顯稱已過。
    長字小家子,粲粲秋池荷。
    性慧不覺恥,母憐不加訶。

    503 《舟中追和遜卿早春即事十首》 宋·陸文圭

    柳色鵝黃蘸碧沙,隔溪遙指四娘家。
    故園春事如今晚,可見東欄芍藥花。

    504 《舟中追和遜卿早春即事十首》 宋·陸文圭

    草色青青沒燒痕,山川滿目酒盈樽。
    只愁逋客回家日,先被春風緊閉門。

    505 《山隱竣事海棠正花二首》 宋·錢時

    天機云錦拂檐牙,多少工夫到此花。
    恰莫匆匆等閑看,無邊春色是吾家。

    506 《山居即事》 宋·釋紹嵩

    山色堆藍重,風煙野外嘉。
    與閑為活計,祗者是生涯。
    雖有明時約,端無外物華。
    人生貴知足,此興未尖賒。

    507 《山居即事》 宋·釋紹嵩

    老去慵仍甚,幽歡良自如。
    性將時共背,身與世俱疏。
    水色含群動,秋容淡夕虛。
    愜心皆樂事,真作野人居。

    508 《山居即事》 宋·釋紹嵩

    拂石玩林壑,凜然天欲秋。
    竹風連野色,舍影漾江流。
    碧嶂云初合,遙峰雨半收。
    山居自清絕,不夢世間游。

    509 《山居即事》 宋·釋紹嵩

    永日翛然坐,春風苦喚行。
    筍輿穿樹色,竹塢度鍾聲。
    雨惡天光淡,山窮地勢傾。
    苔磯清境裹,花濕轉分明。

    510 《山居即事》 宋·釋紹嵩

    物色催年老,誰令眼界幽。
    不憂緣不動,無意亦無求。
    寂寞了閑事,迂疏卻自由。
    功名今晚矣,萍梗任飄流。

    511 《走筆代顏西叔次途中即事之什》 宋·釋紹嵩

    邐迤前岡壓后岡,鳥鳴山館客思鄉。
    孤村樹色昏殘雨,滿耳蛙聲正夕陽。
    對酒已成千里客,懷人空結九回腸。
    平生憂患諳償遍,乃避紅塵是所長。

    512 《蘭亭書事》 宋·釋紹嵩

    蒼岸古木靄煙蘿,風俗猶聞晉永和。
    綠樹碧檐相掩映,青鞋黃帽飽經過。
    還緣世遇兵戈鬧,頗覺閑消日月多。
    盤礴幽窗覓詩處,月明天色白連河。

    513 《列岫亭書事》 宋·釋紹嵩

    極浦遙山合翠微,週乃秀色自清機。
    長江淡淡吞天去,白鳥翩翩接翅飛。
    屐齒苔痕猶故跡,露沙霜樹映斜暉。
    牧童何處吹羌笛,哧得巢禽不敢歸。

    514 《紹興即事》 宋·釋紹嵩

    柳色蔥蔥官渡平,梨花吹雪度清明。
    山從海岸裝吟景,寺倚云峰更晚晴。
    潮水忽生添野水,春城何忍作空城。
    黃鶯久住渾相識,故作林間求友聲。

    515 《禪房十事·拂子》 宋·釋紹曇

    才得柄霸入手,便要呵佛罵祖。
    還他本色真棕,不比尋常談塵。

    516 《禪房十事·紙被》 宋·釋紹曇

    通身不掛寸絲,單明一色邊事。
    要知結角羅紋,徑問床分枕子。

    517 《解首座職事書記相招以偈力辭》 宋·釋正覺

    原鴒能作歸呼音,暮風墮葉秋在林。
    路沙漠漠水潏潏,夜色冉冉山陰陰。
    坐冠多士自省短,挽袂乃友相知深。
    乞與高閒儻夙歉,閉門穩臥舒疲心。

    518 《雪竇宗長老茲寫師像以授天童知事壁龕而掛之》 宋·釋正覺

    妙藏絕鄰,畢竟無身也清虛之理真。
    幽靈獨神,須臾返色也自照之智親。
    云寒有雪意,天遠連秋津。
    緣起佛種,覺生幻塵。

    519 《秋日書事貽潘少白》 宋·舒岳祥

    樹色已非昨,蟲聲不忍聞。
    亂鴉投急景,老樹淰長云。
    百頃青黃半,一村晴雨分。
    憑闌新得句,書贈特山君。

    520 《元佑癸酉秋九月蒙恩補郡維揚十一月到治蒞事》 宋·蘇頌

    維揚禹九州,淮南唐四鎮。
    地據江海沖,星占楚吳分。
    五季劇荒擾,我朝夷僭閏。
    督府時稱雄,守帥選常遴。

    * 關于事色的詩詞 描寫事色的詩詞 帶有事色的詩詞 包含事色的古詩詞(3541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