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鄉杖的詩詞(234首)
101
《益州夫子廟碑》 唐·王勃
述夫帝車南指,遁七曜於中階;華蓋西臨,藏五?於太甲。
雖復星辰蕩越,三元之軌躅可尋;雷雨沸騰,六氣之經綸有序。
然則撫銅渾而觀變化,則萬象之動不足多也;握瑤鏡而臨事業,則萬機之湊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龜龍不能謝鱗介之尊;器有所歸,江漢不能竊朝宗之柄。
102
《益州夫子廟碑》 唐·王勃
述夫帝車南指,遁七曜於中階;華蓋西臨,藏五?於太甲。
雖復星辰蕩越,三元之軌躅可尋;雷雨沸騰,六氣之經綸有序。
然則撫銅渾而觀變化,則萬象之動不足多也;握瑤鏡而臨事業,則萬機之湊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龜龍不能謝鱗介之尊;器有所歸,江漢不能竊朝宗之柄。
104
《九日寄徐式家》 清·吳嘉紀
清波晃蕩荻花齊,徙倚衡門獨杖藜。
家在水中霜降早,船行林半鷺飛低。
兇年酒貴鄉人醒,返照村空寡婦啼。
浦溆黃昏君不見,涼風衰柳思凄凄。
105
《狼山》 宋·崔敦禮
裹了青衫簪了纓,此身便是一浮萍。
五年客路春風熟,各里鄉關夜月明。
華鶴歸來驚物變,白狼依舊逼人清。
山中老宿爭迎我,輯杖相呼問甲庚。
106
《通明館灑掃二首》 宋·徐沖淵
圣恩寬大放還鄉,便著草鞋挑缽囊。
中路忽逢天柱招,一行今侍玉皇香。
浮舟載月苕溪上,倚杖瞻云魏闕旁。
身到通明上頭館,好山驚見暮蒼蒼。
108
《老農吟》 宋·柴元彪
襏襫田家翁,矍鑠須眉白。
問渠年幾許,不記年庚甲。
自言身世居此村,三十得兒兒復孫。
傷哉兒孫已露電,朝昏只影空斷魂。
109
《春游》 宋·董嗣杲
山童攜竹杖,支我步城頭。
東風撲酒香,吹醒殊鄉愁。
江波蕩太陽,萬頃金色浮。
土人不識此,我可專春游。
110
《戊辰元日》 明·李開先
六十余齡兩戊辰,今辰猶是未衰人。
青藜杖棄長行健,綠柳條新遠望真。
早起書云聊卜歲,不須曝日已知春。
林居朝闕同鄉老,尚憶當年拜紫宸。
112
《贈鄒葆光道士》 宋·曹仙家
羅浮道士真仙子,躍出樊籠求不死。
冰壺皎潔水鑒清,洞然表里無塵滓。
叱咤雷霆發指端,馘邪役鬼篆飛丹。
朝吞露氣松窗暖,夜禮星辰玉簡寒。
113
《送樞密樓相公歸田》 宋·陳邦固
宦歷年多鬢未霜,乞閑幾度上封章。
共看解組朝辭館,爭賀懸魚晚在鄉。
家篋已添新劃藁,錦袍猶帶舊薰香。
溪南別墅樂行堪,策杖乘閑步夕陽。
114
《題梅仙山》 宋·陳闡
先生吏隱寄南昌,千里來尋物外鄉。
汲水尚憐春井渠,藏丹猶發夜壇光。
鶴歸華表人何在,犬吠云深日自長。
我擬重來訪遺跡,手搘筇杖少徜徉。
115
《桃源圖》 宋·馮信可
桃源東回溪轉長,桃花開時春日光。
幽禽出樹亂紅落,游魚吹花流水香。
山人正住溪之滸,屋角花開自成塢。
尋源未許武陵人,隱者但作桃花主。
116
《哀呂東萊》 宋·鞏豐
嗚呼呂夫子,天姿素颙昂。
文獻紹家學,刻意稽虞唐。
看書如月,洞照所未詳。
云霧養豹質,彝尊瑑龍章。
117
《吊危一》 宋·李炳
南鄉老人危翁一,歲晏雨晴扶杖出。
驚聞二圣塵再蒙,歸闔柴門哭三日。
眼空愁絕聲遂止,里人唁翁翁死矣。
凜然生氣申包胥,萬古千秋葬忠義。
119
《吳江圣壽寺》 宋·羅處約
漁翁沙鳥傍回塘,攜杖閑吟繞寺廊。
遠岫不離青草渡,片帆時過綠苔墻。
風狂林木生清籟,日暖漣漪動畫梁。
張翰思鄉應有意,幾多屏障水為鄉。
120
《挽李提刑久善》 宋·史堯弼
夢寐平生杖屨從,慣看高論吐長虹。
滕王閣畔樽罍共,房琯湖中嘯詠同。
忍鄉西州悲謝傅,空期斗酒酹橋公。
緘詩髣髴招英爽,淚濕西風未有窮。
* 關于鄉杖的詩詞 描寫鄉杖的詩詞 帶有鄉杖的詩詞 包含鄉杖的古詩詞(23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