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九派的詩詞(134首)

    101 《題皇仙寶積觀》 宋·張繼先

    仙去仙人往結廬,我來自喜駐云車。
    秋陽今日七月九,花蕊長春千載余。
    一派松前流水出,數行沈約戲題書。
    圍棋注酒餐蓮實,聊復有無談太初。

    102 《游云湖》 宋·胡寅

    衡湘久來往,眼到山輒對。
    愛山真自性,久看眼未礙。
    今朝渡石潭,蘭槳亂青帶。
    初升岸稍高,忽喜地更大。

    103 《峽中賦百韻》 宋·李流謙

    振奇欲何夸,頗疑造物者。
    兩山擘其間,放此江東瀉。
    不知太古前,宇宙孰壞冶。
    疏鑿著夏書,固自人力假。

    104 《送蘇給事出知太平州》 宋·李流謙

    一代文章有圖錄,天賜之履征九服。
    奉牲乞盟走珠玉,呈狂楚僭非此族。
    至今人望壇坫尊,風流文采被諸孫。
    丈人似是更酷似,大河一派來昆侖。

    105 《賦括蒼郡齋》 宋·姜特立

    括蒼云水窟,刺史神仙宅。
    窈窕九折通,仿佛三山隔。
    千峰郁崔嵬,一派繞清激。
    境凈不可唾,崖傾誰敢迫。

    106 《黃山高》 宋·汪莘

    黃山高哉,巋然為江東之巨鎮兮,壁立於兩浙之上游。
    摩天戛日以直上,陽枝陰派盤數州。

    107 《青玉峽》 宋·魏了翁

    一派泉聲萬古懸,觀瀾嘆逝意悠然。
    須知大化無窮已,莫賦銀河落九天。

    108 《道中思廬山》 宋·岳珂

    廬山三百里,巨浸壓宮亭。
    勢接九江匯,峰連萬古青。
    淵源開道術,哤幻雜仙靈。
    厚地蟠奇秀,雄標動杳冥。

    109 《發排灣過小孤彭郎祠下遂宿馬當》 宋·岳珂

    山小孤,磯彭郎,中納百谷吞三江。
    江流澎湃不可當,熱比折木傾銀潢。

    110 《回程宣義賀生日詩》 宋·陽枋

    錦章卷遺書八分,獨蠶抽緒浮金盆。
    太羔玄酒淳風渾,秋草得暖生華門。
    隔溪來往如幽村,百年時敘從君論。
    直誼高情無綺言,寒陬冷宇回春溫。

    111 《宿寶峰呈玉澗》 宋·王柏

    默成已仙去,北山久寂寞。
    豈無愛山人,時時訪林薄。
    心境不相當,丘壑自丘壑。
    誰知百年后,秀氣才有托。

    112 《汲齋吟》 宋·王柏

    我有一泓水,清明如鑒開。
    妍丑自來往,曾不留纖埃。
    靜而涵萬古,動時濡九垓。
    人與我同得,是名為靈臺。

    113 《禹柏》 宋·李曾伯

    奕奕衡山禹甸之,功成手植萬年枝。
    蒼然柯派孤根出,如郵九州疏濬時。

    114 《壽利州趙漕》 宋·李曾伯

    天稟銀河一派清,藹然中外播休聲。
    金城方略今充國,斜谷規模舊孔明。
    屈久轡絲勤使指,再須班筍著宗英。
    九重側席親賢切,有詔西南起老成。

    115 《壽蜀帥》 宋·李曾伯

    天遣長庚衍瓞瓜,幾年清廟著聲華。
    九重璇派周麟趾,千里金城漢犬牙。
    未駕說儀列鷺絲,已麾段笏擊長蛇。
    堂堂一節鼎鐺耳,豈借西山太史家。

    116 《送廣帥趙平齋當選暨解印趨朝》 宋·李昴英

    海瀕老同年,五載依宇下。
    春風舞蓑笠,愛日曝田舍。
    喜無撞熱衷吏,追逐款段馬。
    劇談許絛褐,得趁公余暇。

    117 《中秋放舟》 宋·姚勉

    玉壺瀟灑澄風露,一派銀河卷輕素。
    九秋此夜恰平分,冰輪碾上青霄路。
    繞枝散亂驚飛鵲,搗藥分明見靈兔。
    荻花冷浸一汀水,桂子香飄半天霧。

    118 《次楊監簿新癖小西湖韻》 宋·姚勉

    搜奇抉異三十載,此湖如玉韞而待。
    發源遠自錦江來,匯流近與柴門對。
    山川融結自古有,造物扃藏深意在。
    瘦筇曾作日尋討,一見便覺天廣大。

    119 《題章艇才畫山水魚龍》 宋·姚勉

    章生畫中師,神秀蟠心胸。
    兒時學山水,近復能魚龍。
    拂素欲畫時,默吮南山松。
    斯須景與物,以次生筆鋒。

    120 《酬縣教徐志友》 宋·馬廷鸞

    二十五宗詩有派,九成宮帖字名家。
    何須奠去無人識,政自吟來與舅夸。

    * 關于九派的詩詞 描寫九派的詩詞 帶有九派的詩詞 包含九派的古詩詞(13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