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九山的詩詞(583首)

    521 《發九江車行望廬山》 近代·陳三立

    車音嗚咽大江前,縮地勞勞問歲年。
    一片匡廬揮不去,來扶殘夢臥云煙。

    522 《九峰僧房看山》 宋·陳藻

    寺前寺后木彎環,殿里莊嚴佛一般。
    衲子開窗還禮拜,生株何用巧彫殘。

    523 《九日登群山樓》 宋·陶弼

    節逢重九日,郡占五溪間。
    止水痕依岸,行云影過山。

    524 《二十六日下山觀勝業寺禹柏偃臥地上分為九枝》 宋·項安世

    人言禹時柏,是否何必研。
    要知是古物,少亦逾千年。
    盤盤九龍子,脊尾何蜿蜒。
    疏髯挾雷雨,瘦骨含風煙。

    525 《九月十日獨游鐘山》 宋·項安世

    天時少佳日,人事多嬰懷。
    選勝難兩遇,卜征非一乖。
    平生夢鐘阜,一月榜秦淮。
    半世跡方近,三旬心始諧。

    526 《九日喜陳一之提刑至龍山》 宋·項安世

    聞道西征使者來,滿城風雨菊花開。
    喚回鳥帽千年夢,驚倒龍山百尺臺。
    病叟舊疴初去體,元戎新醖恰浮醅。
    籬邊更有休官令,人事天機亦異哉。

    527 《次韻和張安撫九日龍山賦》 宋·項安世

    使君千騎踏清秋,乞與他年說勝游。
    自有名山無此客,痛湔遺臭為吾州。
    野人已畢三時務,老子聊寬一日愁。
    猶有平生尤國意,不堪搖落對江流。

    528 《九月二十七日與客游龍山》 宋·王铚

    野服芒鞋步步同,天寒酒薄客情濃。
    身如萍水同千里,路入煙蘿更幾重。
    滄海清江共今古,黃花紅葉雜秋冬。
    暝云自與千峰合,送人歸鞍寺寺鐘。

    529 《九月十四日登崇山晚歸》 宋·張嵲

    陽精天際滅,暮色望中生。
    嵐氣侵衣薄,山風墮葉輕。
    林空霜月迥,沙白夜江明。
    云里相呼雁,翩翩尚遠征。

    530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 宋·張嵲

    塵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猶多壘,余生久息機。
    漂流空老大,萬事與心違。

    531 《游九鎖山》 宋·張镃

    九鎖非凡境,煙云路不分。
    山寒長帶雨,洞古不收云。
    夜宿聽林鶴,晨炊摘野芹。
    黃冠皆好事,添注石爐熏。

    532 《游九鎖山》 宋·張镃

    涼蟬亂叫朝暮雨,獨鶴不迷前后山。
    芎葉煮湯勝茗碗,栗花然火照松關。

    533 《游九鎖山·翠蛟亭》 宋·林景熙

    百雷斗我前,八溟覆我后,誰哉擘巨崖,縱此翠蛟走。
    又疑蜀川下,萬騎赴峽口。
    憑闌神為搖,清寒逼兩肘。

    534 《游九鎖山·大滌洞天》 宋·林景熙

    九鎖絕入寰,一峰聳天柱。
    自從開辟來。
    著此洞天古。
    奇石千萬姿,元不費神斧。

    535 《游九鎖山·洞霄宮》 宋·林景熙

    洞天有別云,福地無凡土。
    嘉名此兼擅,靈氣適專聚。
    峰巒互重掩,云霧自吞吐。
    飄然乘泠風,一瓣謁環宇。

    536 《游九鎖山·鳳洞》 宋·林景熙

    日澹梧枝洞鎖苔,人間矰繳幾驚猜。
    九苞自是沖霄物,曾為簫韶一出來。

    537 《游九鎖山·棲真洞》 宋·林景熙

    聞有真人白日升,洞天千古卓崚嶒。
    頂高絕似撐華蓋,穴暝初疑入武陵。
    秋靜石枰空暈蘚,寒生泉縫忽懸冰。
    依依谷口斜陽在,已覺熏風濕杖藤。

    538 《游九鎖山·入九鎖山門》 宋·林景熙

    肥馬輕裘到此難,名標九鎖翠微間。
    天開洞府幾千載,地隔風塵此一關。
    謝屐空鄰迷雁蕩,蘇詩不是夢廬山。
    他生修得清緣在,似扣金堂覓大還。

    539 《游九鎖山·神仙隱跡》 宋·林景熙

    仙子渾無涉世勞。
    屐痕一尺寄孤高。
    幾人失腳風波裹,可是云根立得牢。

    540 《游九鎖山·過石壁丹泉二亭》 宋·林景熙

    華表鶴歸處,林深別有天。
    云陰生石壁,杉影落丹泉。
    宇宙名山在,神仙古洞懸。
    歸來凡骨換,寂照起三田。

    * 關于九山的詩詞 描寫九山的詩詞 帶有九山的詩詞 包含九山的古詩詞(583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