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乃後的詩詞(162首)

    21 《太上感應篇》 宋·李昌齡

    太上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
    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

    宗教勸善

    22 《魯靈光殿賦》 兩漢·王延壽

    魯靈光殿者,蓋景帝程姬之子恭王馀之所立也。
    初,恭王始都下國,好治宮室,遂因魯僖基兆而營焉。
    遭漢中微,盜賊奔突,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見隳壞,而靈光巋然獨存。
    意者豈非神明依憑支持,以保漢室者也。

    敘事建筑贊美

    23 《答裴送序意》 宋·梅堯臣

    我欲之許子有贈,為我為學勿所偏。
    誠知子心苦愛我,欲我文字無不全。
    居常見我足吟詠,乃以述作為不然。
    始曰子知今則否,固亦未能無諭焉。

    24 《寧陵阻風雨寄都下親舊》 宋·梅堯臣

    晝夜風不止,寒樹嚎未休。
    人言雨殺風,雨急風未柔。
    獨扶慈母喪,淚與河水流。
    河水有冬竭,淚泉長在眸。

    25 《永叔寄詩八首并祭子漸文一首因采八詩之意警》 宋·梅堯臣

    昔聞退之與東野,相與結交賤微時。
    孟不改貧韓漸貴,二人情契都不移。
    韓無驕矜孟無靦,直以道義為己知。
    我今與子亦似此,子亦不愧前人為。

    古詩三百首詠物寫鳥

    26 《益州夫子廟碑》 唐·王勃

    述夫帝車南指,遁七曜於中階;華蓋西臨,藏五?於太甲。
    雖復星辰蕩越,三元之軌躅可尋;雷雨沸騰,六氣之經綸有序。
    然則撫銅渾而觀變化,則萬象之動不足多也;握瑤鏡而臨事業,則萬機之湊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龜龍不能謝鱗介之尊;器有所歸,江漢不能竊朝宗之柄。

    27 《益州夫子廟碑》 唐·王勃

    述夫帝車南指,遁七曜於中階;華蓋西臨,藏五?於太甲。
    雖復星辰蕩越,三元之軌躅可尋;雷雨沸騰,六氣之經綸有序。
    然則撫銅渾而觀變化,則萬象之動不足多也;握瑤鏡而臨事業,則萬機之湊不足大也。
    故知功有所服,龜龍不能謝鱗介之尊;器有所歸,江漢不能竊朝宗之柄。

    28 《水調歌頭·先生豈我輩》 宋·劉辰翁

    先生豈我輩,造物乃其徒。
    荷衣自放林壑,亦未棄銀魚。
    留得東籬晚節,笑倒龍山禿帽,一醉插茱萸。
    天下有大老,攜手盍歸乎。

    29 《九辯》 先秦·宋玉

    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憭栗兮,若在遠行。
    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30 《鷓鴣天 以上強村叢書本用汪魚亭藏鈔莊靖先》 元·李俊明

    喪亂o來少睡眠。
    ooo榻又留連。
    那堪又下瀟瀟雨,可柰無秋薄薄田。
    ooo,o殘年。
    眼前戈戟尚森然。
    得他真個風云手,不信人間有漏非汪藏鈔本,乃別一鈔本。
    查汪藏鈔本無最後鷓鴣天兩首,惟古監張氏研

    31 《飛龍引其二》 唐·李白

    鼎湖流水清且閑。
    軒轅去時有弓劍。
    古人傳道留其間。
    後宮嬋娟多花顏。

    32 《詛楚文》 宋·蘇軾

    崢嶸開元寺,仿佛祈年觀。
    舊筑掃成空,古碑埋不爛。
    詛書雖可讀,字法嗟久換。
    詞云秦嗣王,敢使祝用瓚。

    33 《次韻水官詩》 宋·蘇軾

    高人豈學畫,用筆乃其天。
    譬如善游人,一一能操船。
    閻子本縫掖,疇昔慕云淵。
    丹青偶為戲,染指初嘗黿。

    34 《和陶歸去來兮辭》 宋·蘇軾

    歸去來兮,吾方南遷安得歸。
    臥江海之澒洞,吊鼓角之凄悲。
    跡泥蟠而愈深,時電往而莫追。
    懷西南之歸路,夢良是而覺非。

    35 《和陶詠二疏》 宋·蘇軾

    二疏事漢時,跡寓心已去。
    許侯何足道,寧識此高趣。
    可憐魏丞相,免冠謝陋舉。
    中興多名臣,有道獨兩傅。

    36 《寓言九首》 宋·王安石

    詵詵古之士,出必見禮樂。
    群游與群飲,仁義待揚搉。
    心疲歌舞荒,耳聒米鹽濁。
    所以後世賢,絕俗乃為學。

    37 《寓言九首》 宋·王安石

    周公歌七月,耕稼乃王術。
    宣王追祖宗,考牧與宮室。
    甘棠能聽訟,召伯圣人匹。
    後生論常高,於世復何實。

    38 《感事》 宋·王安石

    賤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
    豐年不飽食,水旱尚何有。
    雖無剽盜起,萬一且不久。
    特愁吏之為,十室災八九。

    39 《澶州》 宋·王安石

    津津河北流,嶭嶭兩城峙。
    春秋諸侯會,澶淵乃其地。
    書留後世法,豈獨譏當世。
    野老豈知此,為予談近事。

    40 《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二首》 宋·王安石

    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
    盤根雖巨壯,其末乃修纖。
    去縣尚百里,側身勇前瞻。
    蕭條煙嵐上,縹緲浮青尖。

    * 關于乃後的詩詞 描寫乃後的詩詞 帶有乃後的詩詞 包含乃後的古詩詞(16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