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主不聞的詩詞(854首)

    201 《郁已主贊》 宋·釋紹曇

    落魄茶陵少見聞,進竿頭步與誰言。
    明珠打得驢腰折,不信阇梨個樣村。

    202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淵默湛存,道超見聞。
    真照本有,妙盡新勛。
    虛谷之神兮大千界滿,明月之影兮百億身分。
    無住也浮萍流水,自由也飛鳥行云。
    得之有據,用之不勤。

    203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聞名不如見面,都盧是個一件。
    風埃鬧處常閒,行市貴時卻賤。
    圓珠不撥轉,精金久磨煉。
    觸犯機鋒兮青天流電。

    204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江湖之秋,清入雙眸。
    草木之春,溫生兩唇。
    髑髏眉底自照眼,赤肉團上無位人。
    門門得用,薄藝隨身。

    205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性不疏通,機不捷敏。
    頹慵陋見聞,急快失容忍。
    一默清秋兮芙蓉華開,萬態浩春兮葛藤蔓引。

    206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兀然而然,湛存象先。
    曹溪昧橫畫,少室還默傳。
    體不匿而了了,用不勤而綿綿。
    得麟角兮石頭足,捋虎須兮林際顛。
    壁上如今謾撐起,知音自然聞說禪。

    207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棱眉蒼龐,壑眼碧變。
    未聞蟄戶,誰識漳江。
    不須狡兔治三窟,自有孤猿應六窗。
    運水般柴呈妙用,兒孫事業更摐摐。

    208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湛存不渾,靈明不昏。
    派分河漢底,流決崑崙源。
    見聞了成一相,影響應空六根。
    體本真如,能來生滅之界;用隨生滅,卻入真如之門。
    叢林參飽三條篾,云夢等閑八九吞。

    209 《秋雨簡劉主簿》 宋·宋伯仁

    秋到天涯未兩旬,西風無日不霖霪。
    數行新雁千門曉,十幅輕帆萬里心。
    落宦只宜聞早去,長淮未許作狂吟。
    江南誰倚闌干曲,丹桂香中酒自斟。

    210 《三月二日奉詔赴西園曲宴席上賦呈致政開府太》 宋·蘇頌

    昔美都門祖二疏,太沖篇詠貴良圖。
    不聞賓主俱公鼎,未見篇章出賓跗。
    河岳英靈添賦詠,都人士女競歡娛。
    皆言元老歸休盛,恩禮便蕃自古無。

    211 《冬夜次南仲韻》 宋·楊公遠

    風號緊緊閉柴門,榾柮爐邊了不聞。
    窗外月明誰是主,輸渠梅竹自平分。

    212 《寄湖口劉少魏主簿求皂湖石》 宋·喻良能

    平生愛石似奇章,老矣一拳猶未致。
    夜來夢繞太湖側,萬玉嶙峋清有味。
    夢回身復落紅塵,聞道皂湖山可人。
    幸致一峰為我壽,為君作詩傳不朽。

    213 《聲無哀樂論》 兩漢·嵇康

    有秦客問于東野主人曰:「聞之前論曰:『治世之音安以樂,亡國之音哀以思。
    』夫治亂在政,而音聲應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樂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聞韶,識虞舜之德;季札聽弦,知眾國之風。
    斯已然之事,先賢所不疑也。

    感嘆生命

    214 《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兩漢·佚名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
    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高中文言文樂府民謠寫人愛情

    215 《陳情表》 魏晉·李密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
    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高中文言文古文觀止抒情散文

    216 《爭臣論》 唐·韓愈

    或問諫議大夫陽城于愈,可以為有道之士乎哉?學廣而聞多,不求聞于人也。
    行古人之道,居于晉之鄙。
    晉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
    大臣聞而薦之,天子以為諫議大夫。

    古文觀止議論寫人

    217 《治安策》 兩漢·賈誼

    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傷道者,難遍以疏舉。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
    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胡可謂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數之于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夫射獵之娛,與安危之機孰急?使為治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勿為可也。

    古文觀止策略公文

    218 《報劉一丈書》 明·宗臣

    數千里外,得長者時賜一書,以慰長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饋遺,則不才益 將何以報焉?書中情意甚殷,即長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長者深也。
    至以「上下 相孚,才德稱位」語不才,則不才有深感焉。
    夫才德不稱,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則尤不才為甚。
    且今之所謂孚者,何哉?日夕策馬,候權者之門。

    古文觀止議論勸慰書信

    219 《長恨歌》 唐·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唐詩三百首寫人愛情諷喻敘事長詩

    220 《吊古戰場文》 唐·李華

    浩浩乎,平沙無垠,夐不見人。
    河水縈帶,群山糾紛。
    黯兮慘悴,風悲日曛。
    蓬斷草枯,凜若霜晨。

    古文觀止戰爭吊古傷今憂國憂民

    * 關于主不聞的詩詞 描寫主不聞的詩詞 帶有主不聞的詩詞 包含主不聞的古詩詞(85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