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繩的詩詞(341首)
281
《秋懷(八首)》 明·劉基
陟彼高原,望美中陵。
玄商夕振,白露宵零。
蔚彼茂草,化為枯莛。
我有素琴,玉軫朱繩。
彈為陽春,旭日滿庭。
愴悢興懷,悲來填膺。
子期逝矣,其誰汝聽。
283
《送崔朝請通判徐州》 宋·韓維
與君仍世接游從,造次相敦德義中。
善繼家聲名你子,不追時好古人風。
流光豈受垂繩系,妙道才容一線通。
待得鈴齋民訟簡,更將此理問龐公。
284
《壽范潔齋二首》 宋·吳泳
玉山一何高,堂與青云齊。
上連寶臺峻,下瞰金璧低。
中有地老仙,駕鶴俱不歸。
苔封箕山碣,霧濕太史題。
287
《挽安岳李令》 宋·李流謙
司馬家兒何等兒,家居令人撞壞之。
長嘯羯奴一繩縻,校三十里嗟已遲。
新亭收涕僅自支,下者朽棟當積危。
君看黃發掩面時,此殆天意非人為。
288
《題水墨羅漢》 宋·李洪
大士神通超一切,果成道備棲覺地。
龐眉山立孰寫真,水墨良因作游戲。
明窗棐幾氎巾凈,竹爐柏子香云細。
條繩乍解目增明,短幅溪藤聯數紙。
289
《贈徐處士》 宋·趙蕃
南朝文士數徐陵,騎省流風篆法存。
翰墨了知無異道,丹青今復見諸孫。
規模要自胸中具,繩尺嫌于筆下論。
太息藝成頭已白,誰能持使獻金門。
290
《壽喬平章三首》 宋·程公許
屋老當奈何,風雨撼四壁。
主公志細營。
所賴有匠石。
度材林藪幽,計土帑廥積。
心思妙規制,指授契繩尺。
逮其萬間具,夫豈一人力。
柱天紀元功,眉壽永無極。
周宣當中興,拜手歌考室。
292
《張文忠至都帖贊》 宋·岳珂
無盡之學,出入孔釋。
故其筆法倜儻斜直,于跌宕中時入繩墨。
亦猶即紹圣以侮元佑之正,用大觀以反崇寧之譎。
凡是心之所蘊,已畢寓于聲畫。
293
《竹石屏歌謝遁澤》 宋·王柏
好古博雅時遁澤,往歲贈我墨圖柏。
今年揆予初度臨,又復持贈竹石屏。
柏以祝我老,竹以堅我心。
長歌短歌先后發,書室夜夜生光熒。
296
《元日立春》 宋·方岳
糟床夜壓真珠紅,摩挲醉面迎春風。
春來春去無終極,能費幾籌蔓菁菘。
既無長繩可以系白日,又無大藥可以玄雙蓬。
何怪乎玉雪可憐之孺子。
297
《三山亭》 宋·李昴英
山中招提鼎足踞,路如丁字分頭入。
還看港漢紛長繩,俯見阜丘才小笠。
班荊坐仆縱之息,爭解綠荷撮紅粒。
群然飲潤忽喧噪,石兀深叢疑虎立。
我起胡床劃孤嘯,前峰響答松風急。
舉頭云端尚天半,搘竹扳蘿進千級。
299
《和陸象翁以梅配竹》 宋·衛宗武
駢頭始生為籜龍,森然而立列群玉。
琮琤有韻天籟鳴,蓊郁成陰云氣簇。
楚楚少年來自河,猗猗君子瞻彼澳。
其帝曾致雛鵷來,其枝可留棲鳳宿。
300
《和酈僉事見寄韻》 宋·何夢桂
詩書無用戲侏儒,兩序今猶見璧圖。
末路弟兄知己少,中原人物似君無。
曲終湘水絲繩絕,書入昭陵筆硯蕪。
珍重江南春信早,暗隨梅萼到西湖。
* 關于中繩的詩詞 描寫中繩的詩詞 帶有中繩的詩詞 包含中繩的古詩詞(34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