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中才人的詩詞(2044首)

    581 《木蘭花慢 壽史中丞》 元·王惲

    相門佳公子,都忘卻,貴人驕。
    有萬石忠動,伯魚詩禮,才氣飄飄。
    風流謝家玉樹,說妙齡、英譽冠東朝。
    桂殿親承弓硯,豸冠高映金貂。

    582 《大醉后率爾(三首)〗》 明·袁凱

    身是江南儒家子,十五學經二十史。
    低回欲得圣賢心,浩蕩更覓先儒旨。
    當時自謂才可重,豈料中年人不用。
    白頭總得溪上田,手腳生疏不能種。
    ¤

    583 《孤山閑居次韻酬辯才大師》 宋·釋智圓

    地僻人稀到,病來無話端。
    遠山游未得,終日臥中看。
    藥篋經梅潤,松窗過雨寒。
    唯師知我趣,塵事絕相干。

    584 《同萬秀才讌楊侯別墅》 宋·宋庠

    苑路輕驂拂曉霞,斗城南畔列侯家。
    臨邛貴客傾中坐,漳水詞人記后車。
    一石蒲桃先載酒,萬株金谷正交花。
    風光不減蘭亭會,醉墨憑君紀歲華。

    585 《次韻蕭復秀才》 宋·項安世

    崇云護南山,有士在其下。
    俗賀日滔滔,誰為問津者。
    美人兩世舊,獨許半席假。
    詩從墨中來,繁露清可把。

    586 《送陳持中赴四明節推二首》 宋·陳傅良

    更無人未識東州,晚得吾宗第一流。
    編磬在縣金奏合,清冰出壑玉壺秋。
    喜才一見還分袂,懷欲多言但倚樓。
    亦有鄮山三四友,可令觀政話然不。

    587 《次韓中父送行韻》 宋·章甫

    素琴橫床巾漉酒,千載斯人吾尚友。
    只今與世已相違,再見喜君真耐久。
    笑我生緣良易足,畬田新燒屋新筑。
    飯牛政自不須歌,失馬焉知未為福。
    百里未容君疾驅,朝廷用才當不拘。
    他年得意輦轂下,莫忘詩篇寄田舍。

    588 《早飯庵中次張以道韻》 宋·張镃

    豈是幽人眼,從來可慣山。
    有時才得見,覓句不曾閒。
    野日光尤暖,溪梅信尚慳。
    飯余行便去,休待暮云還。

    589 《得安道中》 宋·許月卿

    洲渚但明月,人煙如曉星。
    春泥才故里,秋水又浮萍。
    衣破披蓑冷,廚空煮草腥。
    抱兒含笑語,衣里麥青青。

    590 《送金秀才歸侍》 明·張羽

    風吹歷陽樹,石城悲早秋。
    高堂入遠夢,拂袖登吳舟。
    金陵官酒如乳香,酌君送君朱雀坊。
    前日同來二三伴,此時望君俱斷腸。

    591 《三月晦日舟中》 宋·晁公溯

    平生每欲惜芳菲,人事還多與原違。
    臥病不常同客醉,作詩才及送春歸。

    592 《石潭道中追賦大江》 宋·陳文蔚

    我生大江東,與江不相識。
    一日作遠游,江頭因目極。
    桃花春未漲,水落略見石。
    望斷淮山青,隔岸才咫尺。

    593 《途中》 宋·杜范

    官身驚昨夢,山店是回程。
    郡事關新舊,人心屬送迎。
    塵衫才幸脫,野服要須成。
    世路如川險,歸途卻自平。

    594 《寄平江王元俞治中并呈孟君復總管》 宋·方回

    兩玉人俱出相家,一時頓有富才華。
    登樓賦詠追王粲,落帽風流致孟嘉。
    未肯一莖生白發,相逢九日醉黃花。
    蘇臺欲往何由得,獨立吳山眺晚霞。

    595 《偶題饒秀才豀光亭》 宋·李覯

    北出城來駐馬蹄,君家別館幸臨豀。
    雄虹見雨遏不斷,潦水到秋痕漸低。
    萬中熱心成浩嘆,一樽撩眼怕長迷。
    俗人誰會儒生意,是處醉吟還日西。

    596 《申港道中》 宋·陸文圭

    兀兀乘肩輿,西風掠老鬢。
    云凍山色暝,水寒江聲近。
    籬根盈尺雪,晴釋才及寸。
    人事日相酬,客路歲將盡。
    急歸掩柴門,地爐撥馀燼。

    597 《病中招孫醫士》 宋·彭龜年

    冬冬才動熱蒸蒸,直到更初漸漸清。
    臓腑始堅今反利,痰涎愈盛氣難平。
    形容凋瘦真如鬼,耳目聰明粗似人。
    自是虛勞無可說,更將經絡為推明。

    598 《洪秀才乞頌》 宋·釋慧遠

    列圣叢中獨許君,空王令下急翻身。
    會須別有拿云手,指出威音那畔人。

    599 《禪人寫真求贊》 宋·釋正覺

    春山似肥,春雪才晞。
    默中有句,用也無機。
    不來而來兮非三界之籠絡,無住而住兮是二儀之范圍。

    600 《寄陳悅秀才》 宋·釋重顯

    水中得火旨何深,握草由來不是金。
    莫道莊生解齊物,幾人窮極到無心。

    * 關于中才人的詩詞 描寫中才人的詩詞 帶有中才人的詩詞 包含中才人的古詩詞(2044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