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兩鬢的詩詞(1206首)

    501 《閏月二十日離玉山八月到余干易舟又二日抵鄱》 宋·趙蕃

    下水有放溜,溯流多哭灘。
    人能等遲速,事豈病艱難。
    返照千山赤,春風兩鬢寒。
    生平慣行役,無復漫悲酸。

    502 《寄吳吏部三首》 宋·趙蕃

    元日送朝天,侵尋又一年。
    無詩供猥誦,有志辱哀憐。
    茅屋蒼苔合,芳洲杜若搴。
    去留俱未遂,兩鬢已蒼然。

    503 《寒雨感懷呈斯遠三首》 宋·趙蕃

    少讀隱逸傳,雅意煙霞人。
    居官早自縛,半世幾沒身。
    青衫類枯葉,兩鬢如爛銀。
    人知趨走苦,己重疾病湮。

    504 《戲作梅花六言未就而得蘭一盆并頌之三首》 宋·趙蕃

    絕嘆園林枯杭,頓驚溪谷精神。
    兩鬢我終如雪,數花渠可回春。

    505 《呈陸嚴州二首》 宋·趙蕃

    一代詩盟孰主張,試探源委見深長。
    家聲甫里歸嚴瀨,句法茶山出豫章。
    千里寸心長炯炯,十年兩鬢漫蒼蒼。
    扁舟縱欲乘風去,可不一登君子堂。

    506 《次韻南澗韓先生二首》 宋·趙蕃

    歲月侵尋兩鬢稀,駕言乃復嘆多岐。
    陳詩故匪初來識,辱贈何堪謬取知。
    太息先生作今日,頓還諸老在當時。
    倦游已恨歸來晚,南澗潺湲日日思。

    507 《余干登眺有懷》 宋·趙蕃

    溪山得意竟忘歸,歲月飄零兩鬢稀。
    只有裴回與搜句,老無筆力愧傳衣。

    508 《懷王彥博徐審知》 宋·趙蕃

    遮眼文書倦,可人親友賒。
    寸疏無更有,鴉斷直還斜。
    兩鬢寧禁白,余生孰可涯。
    關余三作徑,愧爾五其車。

    509 《正月十三日過鄧師契邂逅伯山在焉師契置酒因》 宋·趙蕃

    竹已連梢種,梅應帶蒂栽。
    因留看書帖,更辱倒尊罍。
    勝士亦俱集,好懷端為開。
    春風不拘束,兩鬢自摧頹。

    510 《再韻簡菊坡》 宋·鄭清之

    訪梅長與寒角力,兩鬢絲絲尚堪織。
    吊湘賦鵩強解事,開沙少年空太息。
    酷愛孤芳支歲寒,草木雖多懶求識。
    肥遁不為蒼帝臣,白賁丘園義形色。

    511 《次韻知常德袁尊固監丞送別四詩》 宋·魏了翁

    夕陽舂處是吾家,水繞山環路轉賒。
    蹙蹙四方渾未定,茫茫大化渺無涯。
    歸來已恨十年晚,老去空嗟兩鬢華。
    各原及時崇令德,萬鐘於我本何加。

    512 《萬州守潘拉登魯池觀荷花荔枝》 宋·魏了翁

    分隨猿鶴老隈支,趨詔重來兩鬢絲。
    解后一觴莫辭凸,能禁二十載差池。

    513 《廖巴州挽詩》 宋·魏了翁

    區區白屋一生酸,落落朱轓兩鬢班,篆水秋成蒼氏富,字江春暖玉人閒。
    二千石祿人常有,九秩年華天所慳。
    手種芝蘭香滿室,堂堂歸去住青山。

    514 《游臨丞挽詩》 宋·魏了翁

    冰至人猶玩,波頹力不支。
    搖搖路旁梗,炯炯日中葵。
    學道長身健,憂時兩鬢絲。
    竟搖天老眼,畀以寧馨兒。

    515 《哭潘德久》 宋·徐照

    不得身為郡,歸來兩鬢青。
    方言營隱地,豈擬落文星。
    字有佳人學,琴無野鶴聽。
    傷心共吟邊,殘墨在窗欞。

    516 《太湖書懷》 宋·劉學箕

    清風起平湖,白云生潤陰。
    佳時慘不樂,羈思苦難任。
    客子熱中腸,浩然懷故林。
    仲夏倏已過,草木郁蕭森。

    517 《李德夫司理即永康官居辟小軒賦詩二首求京花》 宋·程公許

    西洛風流壓眾久,十分國艷與天香。
    護持翠幕千窠錦,羞澁于銅兩鬢霜。
    不怕眼花疑保福,且將色相問空王。
    書窗不要笙歌群眾觀點,茗碗相如味更長。

    518 《重陽二首》 宋·蘇泂

    九日登臨兩鬢華,鷗邊秋色帶風沙。
    絕憐當日陶彭澤,依舊無錢對菊花。

    519 《和黃循齋送景正輔戶曹之夔三首》 宋·陽枋

    要路倦登臨,淵明徑好尋。
    卷收名利幟,揭示圣賢心。
    明使千家滿,霜從兩鬢侵。
    逃空三峽客,屬耳聽蛩音。

    520 《回陸主簿賀生日詩》 宋·陽枋

    南華眇夸靈椿樹,八千為秋八千春。
    要是循名須責實,人生三萬六千日。
    世間修短皆自然,造化到底難為言。
    一十二萬九千歲,更加五百乾之兌。

    * 關于兩鬢的詩詞 描寫兩鬢的詩詞 帶有兩鬢的詩詞 包含兩鬢的古詩詞(1206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