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兩面人的詩詞(612首)

    101 《宮詞一百首》 唐·王建

    蓬萊正殿壓金鰲,紅日初生碧海濤。
    閑著五門遙北望,柘黃新帕御床高。
    殿前傳點各依班,召對西來八詔蠻。
    上得青花龍尾道,側身偷覷正南山。

    女子宮怨

    102 《哨遍·高祖還鄉》 元·睢景臣

    社長排門告示,但有的差使無推故,這差使不尋俗。
    一壁廂納草也根,一邊又要差夫,索應付。
    又是言車駕,都說是鑾輿,今日還鄉故。
    王鄉老執定瓦臺盤,趙忙郎抱著酒胡蘆。

    諷刺

    103 《霍光傳(節選)》 兩漢·班固

    霍光,字子孟,票騎將軍去病弟也。
    父中孺,河東平陽人也,以縣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侍者衛少兒私通而生去病。
    中孺吏畢歸家,娶婦生光,因絕不相聞。
    久之,少兒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貴幸。

    傳記

    104 《與元九書》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謫江陵至于今,凡枉贈答詩僅百篇。
    每詩來,或辱序,或辱書,冠于卷首,皆所以陳古今歌詩之義,且自敘為文因緣,與年月之遠近也。
    仆既受足下詩,又諭足下此意,常欲承答來旨,粗論歌詩大端,并自述為文之意,總為一書,致足下前。

    105 《琵琶行》 唐·白居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唐詩三百首高中

    106 《北征》 唐·杜甫

    北歸至鳳翔,墨制放往鄜州作。
    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
    杜子將北征,蒼茫問家室。
    維時遭艱虞,朝野少暇日。

    敘事長詩戰爭憂國憂民愛國

    107 《宮詞(梨園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詩)》 唐·花蕊夫人

    五云樓閣鳳城間,花木長新日月閑。
    三十六宮連內苑,太平天子住昆山。
    會真廣殿約宮墻,樓閣相扶倚太陽。
    凈甃玉階橫水岸,御爐香氣撲龍床。

    108 《今別離》 清·黃遵憲

    別腸轉如輪,一刻既萬周。
    眼見雙輪馳,益增中心憂。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車舟。
    車舟載離別,行止猶自由。

    別離

    109 《徐文長傳》 明·袁宏道

    余少時過里肆中,見北雜劇有《四聲猿》,意氣豪達,與近時書生所演傳奇絕異,題曰“天池生”,疑為元人作。
    后適越,見人家單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強心鐵骨,與夫一種磊塊不平之氣,字畫之中,宛宛可見。
    意甚駭之,而不知田水月為何人。
    一夕,坐陶編修樓,隨意抽架上書,得《闕編》詩一帙。

    古文觀止寫人懷才不遇傳記

    110 《秦婦吟》 唐·韋莊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陽城外花如雪。
    東西南北路人絶,綠楊悄悄香塵滅。
    路旁忽見如花人,獨向綠楊陰下歇。
    鳳側鸞欹鬢腳斜,紅攢黛斂眉心折。

    111 《玉樓春 戲賦云山》 宋·辛棄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
    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時相對兩三峰,走遍溪頭無覓處。

    西風瞥起云橫度。
    忽見東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舊住。

    112 《公子行》 唐·劉希夷

    天津橋下陽春水,天津橋上繁華子。
    馬聲回合青云外,人影動搖綠波里。
    綠波蕩漾玉為砂,青云離披錦作霞。
    可憐楊柳傷心樹,可憐桃李斷腸花。

    公子藝妓戀情

    113 《游虞山記》 清·沈德潛

    虞山去吳城才百里,屢欲游,未果。
    辛丑秋,將之江陰,舟行山下,望劍門入云際,未及登。
    丙午春,復如江陰,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詭云:“距劍門二十里。
    ”仍未及登。

    辭賦精選狀物寫景

    114 《鴛湖曲》 清·吳偉業

    鴛鴦湖畔草粘天,二月春深好放船。
    柳葉亂飄千尺雨,桃花斜帶一溪煙。
    煙雨迷離不知處,舊堤卻認門前樹。
    樹上流鶯三兩聲,十年此地扁舟住。

    湖水

    115 《獄中上梁王書》 兩漢·鄒陽

    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
    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衛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
    夫精變天地而信不諭兩主,豈不哀哉!今臣盡忠竭誠,畢議愿知,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為世所疑。
    是使荊軻、衛先生復起,而燕、秦不寤也。

    古文觀止寫人品格寓理

    116 《秋?水?(節?選)》 先秦·莊子及門徒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
    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

    高中文言文寓理神話故事

    117 《祝英臺近·荷花》 宋·高觀國

    擁紅妝,翻翠蓋,花影暗南浦。
    波面澄霞,蘭艇采香去。
    有人水濺紅裙,相招晚醉,正月上、涼生風露。
    兩凝佇。

    詠物荷花相思

    118 《蘇秦以連橫說秦》 先秦·佚名

    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
    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

    古文觀止故事寫人

    119 《親政篇》 明·王鏊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
    ”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
    ”蓋上之情達于下,下之情達于上,上下一體,所以為“泰”。
    下之情壅閼而不得上聞,上下間隔,雖有國而無國矣,所以為“否”也。

    古文觀止奏議

    120 《神童詩》 宋·汪洙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
    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 關于兩面人的詩詞 描寫兩面人的詩詞 帶有兩面人的詩詞 包含兩面人的古詩詞(612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