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兩端的詩詞(770首)

    81 《次漕庾兩使者絕句韻六首》 宋·劉克莊

    雋游回首記端平,朝退聯鞍出大明。
    紫陌難尋看花伴,丹山聊聽喊茶聲。

    82 《跋任才仲畫兩首》 宋·陳與義

    前年與孫子,共作南山客。
    扶疏月下樹,偃蹇澗邊石。
    賦詩題古蘚,三叫風脫幘。
    任子不同游,毫端有疇昔。

    83 《端午帖子·太上皇后閣》 宋·周必大

    兩宮眉壽古來稀,節物年年盛禁闈。
    桃印巧鐫蟲篆古,艾針斜映虎形威。

    84 《端午帖子·太上皇后閣》 宋·周必大

    粉團菰黍族金盤,仙術昌陽滟玉樽。
    小小角弓夸射中,兩宮歡燕似開元。

    85 《端平二年端午帖子詞·皇帝閣》 宋·洪咨夔

    明進離方午,柔生遇已陰。
    妙參三圣易,細測兩儀心。

    86 《繡觀音酬郢州王知錄丹青美人之贈兩絕》 宋·洪咨夔

    十相端嚴具足身,一團楊柳凈瓶春。
    石城莫與蛾眉看,羞不如人卻妒人。

    87 《端午述懷》 宋·白玉蟾

    方瀛山上風颼颼,五月六月常如秋。
    松花落地鶴飛去,萬頃白云空翠浮。
    夜半蟾蜍落丹井,琪林深鎖寒葉暝。
    滿天白露點蒼苔,蛙市一散萬籟靜。

    88 《次韻兩蘇公講筵唱和四首》 宋·晁補之

    李公素譽壓朝端,曾泝龍門鬣未干。
    雖愧彭宣惟賜食,未慚貢禹亦彈冠。

    89 《學士院端午貼子二十七首 太皇太后閣六首》 宋·蘇轍

    決獄初迎雨,開倉旋嚷。
    青黃今接夏,饑疫免憂春。
    簾密風時度,宮深日倍長。
    纻羅隨節賜,黍麥趁新嘗。

    90 《寄贈西川御史薛端公益州司理劉大著陜路運使》 宋·魏野

    四賢同在兩川時,不獨民間斗察微。
    蜀魄血流啼亦少,巴猿腸斷叫應稀。
    文君酒旨停紅旆,神女云從慝繡衣。
    雪盡沉冤題盡景,齊看詔向十州歸。

    91 《嘉泰開樂日殿巖涇原郭季端邀游鳳山自來美堂》 宋·劉過

    結束戰袍騎戰馬,冠軍將軍宛如畫。
    前呵小駐來美堂,箭去弓鳴飛鳥下。
    青林路轉入岧峣,湖亭海觀爭為高。
    誰知鳳舞龍飛外,雖有樓閣橫云霄。

    92 《贈苗端公二首》 唐·薛能

    繁總近何如,君才必有余。
    身歡步兵酒,吏寫魯連書。
    坐默聞鼙吹,庭班見雪初。
    沉碑若果去,一為訪鄰居。

    93 《端午內中帖子詞·太上皇后閣》 宋·王珪

    兩儀坤載厚,四海母儀深。
    愿上菖花酒,年年圣子心。

    94 《次韻蘇公督兩歐陽詩》 宋·陳師道

    吟聲正可候蟲鳴,酒面猶須作老兵。
    豈有文章妨要務,孰知詩律自前生。
    向來懷璧真成罪,未必含光不屢驚。
    血指汗頻終縮手,此懷端復向誰傾。

    95 《高端叔挽詞》 宋·樓鑰

    鐵石賦梅花,閑情白玉瑕。
    兩公終磊落,千載敢喧嘩。
    清節成瑰偉,浮詞尚蘗芽。
    君看死生際,不見一毫差。

    96 《端明殿學士王公挽詞》 宋·樓鑰

    片言寤主上亨途,幾向專城佩左魚。
    羊陸遐沖雖坐折,高文宿憤竟誰攄。
    平時屢草千言奏,垂絕猶騰八難書。
    漢殿履聲今已矣,兩州遺老倍欷歔。

    97 《送趙德老端明帥蜀》 宋·樓鑰

    身名俱泰老尚書,叱馭寧辭萬里途。
    兩地恩榮真赫奕,四川父老定歡呼。
    乖崖袍帶今重見,清獻琴龜我更無。
    頻向籌邊樓上望,歸來方畧上新圖。

    98 《己亥十月送成父弟絜兩戶幼累歸玉山五首》 宋·趙蕃

    造物知君時欲進,江山佳處遣頻回。
    霜風日夜摧搖落,面目端須見本來。

    99 《永嘉端午行》 宋·葉適

    行春橋東峙巖北,大舫移家住無隙。
    立瓶若羅銀價踴,冰衫雪袴胭脂勒。
    使君勸客親付標,兩朋予奪懸分毫。
    起身齊看船勢側,橈安不動濤頭高。

    100 《薛端明挽章三首》 宋·曹彥約

    諫諍嚴凝地,論思咫尺天。
    直弦宜問俗,曲突卻臨邊。
    儒道終期用,皇威可得宣。
    視儀雖兩地,難到玉階前。

    * 關于兩端的詩詞 描寫兩端的詩詞 帶有兩端的詩詞 包含兩端的古詩詞(770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