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兩事家的詩詞(856首)

    121 《置酒簽廳觀荷徐判官攜家釀四首》 宋·曾幾

    綠水波深欲上階,紅蕖香勸要傳杯。
    幕中自有兩佳客,又載青州從事來。

    122 《散策》 宋·洪咨夔

    窈窕薜荔徑,勃窣檐葡林。
    六出無他香,御此眾綠陰。
    低頭拾摽梅,齒老酸不禁。
    仰看栗鼠度,危梢與云侵。

    123 《同魯直文潛飲刑部杜君章家次封丘杜觀仲韻》 宋·晁補之

    廷尉風流才絕塵,最憐高髻歌陽春。
    兩鬟亦解倚瑟語,催送花前紅袖舞。
    黃張翰墨海內名,席上生風清夏宇。
    封丘自倚筆勢豪,不怕當筵賦鸚鵡。

    124 《將還江州子瞻相送至劉郎洑王生家飲別》 宋·蘇轍

    相従恨不多,送我三十里。
    車湖風雨交,〈晉車武子故居,其水曰車湖。
    〉松竹相披靡。
    系舟枯木根,會面兩王子。

    125 《即事》 宋·吳則禮

    子規日日啼,凋吾兩鬢毛。
    鄰家洗翁盎,漸欲見濁醪。
    飽聞荊江邊,古柳系酒船。
    沙頭昨夜夢,一笑水浮天。

    126 《守閘書事時已退居五首》 宋·曹勛

    坐斷天臺四五年,居山心跡兩超然。
    誰能更看紙上語,且守自家方寸田。

    127 《酬在伯再用書事之韻》 宋·趙蕃

    西行險絕類中巴,東望悲涼底是家。
    渺渺春風限啼鴃,悠悠落日送歸鴉。
    室盈幼稚為腰折,腹有詩書宜氣華。
    兩日不親顏色好,出門還恐滯泥沙。

    128 《得陳元履家書六言四首》 宋·岳珂

    老病兩無世用,謀謨百不如人。
    喜見東床論事,誰言下榻生塵。

    129 《固城湖邊即事》 宋·李曾伯

    孤舟橫岸水潺湲,野色天成一段閑。
    十數牧兒黃犢側,兩三釣叟白鷗間。
    叢叢煙樹誰家市,淺淺云巒甚處山。
    風定浪平歸路穩,更無魂夢到蕭關。

    130 《次兒瀹以詩四首道各意因兩用其韻》 宋·陳著

    弦歌不救魯,告諭難入巴。
    世事蛇赴壑,吾生狗喪家。

    131 《道中即事》 宋·姚勉

    心馳家山恨不飛,兩旬欲作一日歸。
    征衫尚絺未足苦,天寒親老未授衣。

    132 《花時留郡歸已初夏事六首》 宋·黎廷瑞

    黃塵兩鬢欲蒼華,歲歲東風不在家。
    不學郭駝歸種樹,卻隨劉跛去看花。
    浮名未值蒲萄酒,晚味思參橄欖茶。
    縹緲風煙新綠起,村南村北已桑麻。

    133 《木蘭花慢 為張詹事壽》 元·王惲

    愛承華詹尹,盡明略,更雄襟。
    甚瀟灑清吟,半生夢寐,銅輦秋衾。
    莫論量,歸計早,恐未容、亭扁遂初心。
    共道東山絲竹,風云兩袖商霖。

    134 《湖樓送客即事一首奉懷益之兼簡同餞諸友》 宋·陳傅良

    誰家喧馬盍朋簪,屋壓城頭水照檐。
    橘柚兩山香盡在,蒲荷十里凈相兼。
    愁將久雨春無賴,別在明朝酒未厭。
    甚欲去同三四友,鱸風更捲一江簾。

    135 《桃花》 宋·葉茵

    漫山高下武陵花,一片紅酣散晚霞。
    要識當時秦晉事,隔溪修竹兩三家。

    136 《次韻宇文德蒙春日道中二首》 宋·郭印

    馬上花明眼,寧知道路遐。
    山橫千百嶺,人住兩三家。
    綠皺吹春水,紅舒抹曉霞。
    個中佳趣在,何事苦咨嗟。

    137 《高德成訪予義寧留久之告歸賦兩長韻》 宋·曾豐

    經史百家書掛眼,唐虞三代事蟠胸。
    不孤父祖余良貴,猶累妻兒一素封。
    賢者大凡先鋤{左金右吾},貴人強半晚遭逢。
    況余先慶未曾報,天意初違后必從。

    138 《孔雀東南飛/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兩漢·佚名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
    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高中文言文樂府民謠寫人愛情

    139 《詩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讀我詩者,心中須護凈。
    慳貪繼日廉,諂曲登時正。
    驅遣除惡業,歸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詩三百首高中古詩邊塞贊美將軍

    140 《蘇武傳(節選)》 兩漢·班固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
    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
    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
    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高中文言文傳記贊美寫人

    * 關于兩事家的詩詞 描寫兩事家的詩詞 帶有兩事家的詩詞 包含兩事家的古詩詞(856首)
    chengrenyouxi